介入心血管學會年度論壇專家分享最新治療

391

  【本報訊】由澳門介入心血管病學會主辦的「澳門介入心血管病學會年度論壇」,於本月10日至12日以線上線下的方式舉辦;其中,線下論壇昨日假澳門旅遊塔3樓舉行,兩岸4地及新加坡等專家與會,討論心科多個領域學術內容,包括心臟衰竭、瓣膜疾病、冠脈介入治療等的新進展,促進心科醫學及學術界的交流及進步。論壇直播有超過115,488次點擊。會上,大會主席、澳門介入心血管病學會主席鄧錫偉分享一款治療糖尿病的藥物對心衰治療的作用,而廣東省人民醫院首席專家陳紀言則分享對於高出血風險的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療的新策略。

  出席論壇的嘉賓有澳門介入心血管病學會主席鄧錫偉,理事長譚冠昶,名譽主席張旭明,名譽顧問陳紀言,副主席葉文輝、李兆文;立法會議員黃潔貞;執業西醫公會理事長林哲正。是次論壇共有超過50名教授、醫生及護士與會,包括張旭明、侯玉清、陳紀言、陳秋雄、修建成、呂渭輝、龍鳳軍、牛雲茜、蕭頌華、譚礎璋、陳淮沁、劉強等來自中國內地、香港、澳門、台灣及新加坡等心血管病領域的著名專家。

  鄧錫偉致辭時表示,是次論壇首日在網上已有7萬人次圍觀(兩日會議直播合共有超過115,488次點擊),是非常令人值得高興的數字,顯示心科醫學及學術界對是次會議的重視及興趣。他表示,雖然疫情目前仍然未結束,但榮幸能邀請來自中國香港、台灣及新加坡的醫生以線上方式參與討論。是次論壇主要分享近年心血管領域的新技術和成果,期望論壇能夠成為展示最新的科技研究成果的平台,令來自不同地區的醫生及教授進行交流,共同推動世界心血管疾病治療的進步。

  SGLT2抑制劑帶來驚喜

  近年來,全球心力衰竭的發病率增長30%,在中國境內,過去20年來慢性心衰竭的發病率增加20%。而最近的研究新進展,似乎為慢性心衰竭的治療帶來更多曙光及希望。身兼澳門錫心醫療中心心臟科醫生的鄧錫偉認為是次論壇帶來有關心衰治療研究的新進展──SGLT2抑制劑對心血管治療的驚喜。他表示,近年來,SGLT2抑制劑對心腎的保護作用極大地引起心科醫生的關注及研究。「我們都知道,心腎是一家,糖尿病對於心臟,尤其是心血管會產生長期的不良影響。由於這款抑制劑帶來的副作用相對來說非常低,對心血管的治療效果令很多人刮目相看。」

  他繼續補充道,這款藥物原本是一款突出的糖尿病藥,現在變成用於治療心血管的藥物,這是十幾年都沒有出現過的藥物;近年來,SGLT2抑制劑在世界各地得到廣泛的運用。「令人著迷的是,這款藥物目前在臨床上顯示出非常好的效果,但是,當中的肌理目前還沒有能夠搞清楚。最早的時候,醫學界認為其主要作用是增加腎臟的排糖及排鈉的效果,但是,這很難解釋為何該藥物能夠對病人的心臟及心血管產生保護作用。」

  他笑著繼續說,目前普遍認為該藥物應該是對心肌細胞的能量代謝和炎性,及心臟負荷等等都有更廣泛的影響,所以在全國各地乃至全世界,都在對該藥物做更多的基礎研究,嘗試闡明它為何在臨床應用中能夠取得這麼令人驚喜的效果。

  「我們在港澳地區使用這藥物已經有5、6年,相信這款藥物在運用到病人的廣度和深度當中,能夠超越以前常用治療心衰竭的藥物。」他耐心地解說,儘管目前急性的心血管疾病已經得到很好的控制,比如說急性腦卒或中風,但是這些病人最後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變成慢性心衰竭;所以,堆積到最後,慢性心衰竭病人的人數會明顯增加,這是所有心血管病的最後終點,大部分病人會慢慢地走向死亡,若醫學界能把慢性心率衰竭這個難題攻克,我們人類的生活質量及人均壽命會進一步提高。另外,社會也需要多關注心衰竭病人,除了醫學治療,病人期間也需要康復治療,痛苦的病人需要更多的指引。「歐美等發達國家,在相關方面有豐富的經驗,值得我們港澳地區借鑑。」

  手術前做好患者評估

  該會名譽顧問、廣東省人民醫院首席專家陳紀言與參會人員分享手術當中,對高出血風險的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療的策略。他說:「我所說的內容其實面向的是實際進行手術的醫生及醫護人員,比較晦澀難懂及小眾。以前我們認為,病人手術中即使有出血,我們也能夠為其輸血,但後來發現,對心血管病人來說,出血很有可能造成極大的危險。」他解釋道,對高出血風險的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療中需要尤其注意,「這不單是說手術當中若出現出血的情況如何處理,更多的是,我們最好在手術前先對患者有評估,從而制訂策略,包括選擇的藥物、手術的方式,甚至是選擇的器械等,例如現在時候會採取俗稱『通波仔』的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他說,年紀較大、腎肝功能欠缺、血色素低等其他要素都是患者容易出血的原因。「作為醫生,我們需要特別小心,要把心血管病人作為特殊群體對待,要做好足夠的術前評估,術後最重要的是要調整藥物,需要特別適用防止血液凝固的藥物。」他解釋稱,在病患血管中裝一個支架,這個支架是一個異物,需要防止血液凝固,否則血液凝固會堵塞在支架處,會給病人帶來危險。他形容,手術就宛如雙刃劍,需要術前術後都做工夫,才能找到平衡點,有效幫助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