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賽助澳科技教育發展

153

  【本報訊】由國際(澳門)學術研究院主辦的「2023世界機器人大賽—NeuroMaster腦科學人工智能挑戰賽澳門選拔賽暨腦科學人工智能特色學校」授牌儀式於昨日舉行。經過1天的角逐,大賽圓滿結束並頒發多個獎項,同場,向新華學校授予「腦科學人工智能特色學校」牌匾。主辦單位期望透過舉辦人工智能挑戰賽,助力澳門科技教育的發展。

  挑戰賽昨午假新華學校禮堂舉行,廣東新華發行集團珠海新華書店總經理邱晨,澳門創新發明協會會長黎栢強,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Enhanced Education編委、中國人工智能學會中小學工作委員會委員趙起超博士,澳門學人發展學會顧問林柏宇,香港科學技術協會駐澳門聯絡部秘書處代處長曹洪彬,浙江強腦科技有限公司、NeuroMaster賽事總監王昱宸,NeuroMaster BrainCo賽事運營總監謝澤鵬,NeuroMaster腦科學人工智能挑戰賽澳門選拔賽組委會主席、國際(澳門)學術研院院長高勝文博士,以及多所參與之學校領導及參賽隊伍指導教師出席。

  賽項分「未來之城」及「火星救援」

  高勝文致辭時表示,研究院為進一步落實相關政策,持續推進和引領人工智能教育的創新,更好地促進人工智能教育在澳門的普及和發展,激發青少年的科學興趣和創新潛力,提升青少年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精神。我們於昨天舉辦「2023世界機器人大賽—NeuroMaster腦科學人工智能挑戰賽澳門選拔賽」。期望透過舉辦人工智能挑戰賽,助力澳門科技教育的發展。

  他續指出:昨天緊張、刺激的比賽過程中,參賽同學均表現出色。他對本次挑戰賽中取得優異成績的參賽師生表示熱烈的祝賀。他相信大家會以此為起點,在今後能不斷突破並取得豐碩的成果,爭取在全國總決賽取得佳績。並期望下一屆在各方的支持下,人工智能挑戰賽能愈辦愈好。

  王昱宸致辭時稱,浙江強腦科技有限公司致力於為全球青少年打造的人工智慧腦科學賽事活動交流平台,首次將人腦智能和人工智慧相結合,為大家提供一些列的課程、比賽和研學營地等服務,通過課程讓老師和同學一起解決現實世界問題,在全國,參加教育部認可的競賽,能獲得升學幫助。同時,也積極回應國家號召,為社會培養腦機介面方向的綜合素質人才,通過本次比賽讓大家對腦機介面技術有更進一步了解。昨天的參賽隊伍表現非常出色,在競賽過程中發揮團結友愛、互幫互助的競賽精神,希望這優良的競賽品質能夠延續到2023年的全國總決賽及後面的比賽,並勉勵參賽隊伍也需要加強訓練及對賽事進行經驗總結,爭取在全國總決賽中取得更優異成績。

  大賽內容分「未來之城」賽項及「火星救援」賽項。「未來之城」賽項根據聯合國可持續目標發展的目標11—可持續城市和社區,以可再生資源為主題背景,融合人工智能腦科學、編程和機械搭建等內容,是一個綜合性的機器人對抗比賽;「火星救援」賽項以星際航行為主題背景,是針對中小學生專門設計的機器人比賽項目,參賽隊員需要在複雜「火星地貌」中通過腦控機械手為救援小車鋪設「橋樑」以及搬運「能量塊」讓救援機器人小車沿著鋪設好的「橋樑」到達對岸。

  經過1天緊張、刺激的比賽,參賽同學均表現出色,比賽結果如下:「未來之城」賽項:冠軍培華A隊梁海嵐、周衍禧、黎芷穎、張妙苒;亞軍培華B隊二谷遙希、殷頌熙、吳晉嶸、李燿熹;季軍培正F=ma隊陳君揚、鄭宇軒、馬梓峰、陳祖謙。

  「火星救援」小學組賽項:冠軍桂城澳門賽2隊吳凱、黎尚卓、孟俊瑧;亞軍桂城澳門賽1隊周承斌、梁方鏵、何柏龍;季軍澳門新華學校小學B隊陳樂絲、黃詠欣、翁碧琪。

  「火星救援」中學組賽項:冠軍培華C隊吳卓軒、胡振邦、梁善緣;亞軍培華G隊殷頌禹、李煊鎬、胡皓;季軍培華F隊鄭智傑、鄧榮瀚、黃文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