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經濟及科技發展局委託澳門生產力暨科技轉移中心推出「2024中小企業數字化支援服務」計劃,透過向中小企業提供培訓、診斷服務及免費的數字化解決方案,支持傳統中小企業利用科技工具提升營運效率及拓展業務,賦能企業提質發展。服務共提供600名額,總預算約1400萬元。
支援服務計劃發布會昨下午在經科局7樓會議廳舉行。經科局局長戴建業、澳門生產力暨科技轉移中心理事長關治平、消費者委員會主席梁碧珊、銀河娛樂集團總辦事處行政副總裁林志成、美高梅公共及社會事務高級副總裁王如茵主持。
計劃於5月及11月分兩期申請
本次計劃申請對象為本澳從事零售、餐飲、生活服務等企業,計劃將於5月及11月分兩期接受申請,兩期支援名額共600個,以抽籤方式抽選及排序,當中申請企業必須已取得或正在申請消費者委員會的「誠信店」資格。
計劃分為兩部分:一是為企業提供數字化營運認知培訓課程、營運模式診斷及改革方案評估;二是為企業提供相關系統(系統構建費用由生產力中心直接向供應商支付),其中為合資格企業提供價值上限為1.8萬澳門元的解決方案,其中餐飲業解決方案須包括自助點餐及自助結帳功能,由申請企業從認可供應商提供的方案中自行選擇。
戴建業致辭時表示,去年推出的「2023中小企業後台數字化支援服務」計劃申請反應踴躍,申請超額近6倍,顯示中小企業存在巨大的數字化升級需求。為此,經科局繼續推出「2024中小企業數字化支援服務」計劃,透過向中小企提供培訓、診斷、提供方案的方式,提升中小企對科技工具的認識程度,協助中小企了解自身需求,並為其提供最適切的數字化工具或方案。計劃名額由去年的200個增加至600個。未來將繼續與特區政府不同部門、機構及社會各界加強合作,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
關治平表示,過去3年,先後執行3期的餐飲業後台電子化資助計劃;去年更在餐飲業的基礎上,推出2023中小企業數字化支援服務,讓零售、批發、生活服務、製造業的商戶也可利用到資訊科技進行數字化轉型,實現線上線下整合,提升營運效率。就是次支援服務,將繼續檢視服務流程,從籌備安排、申請接收、營運模式診斷、現場稽查,到人員培訓等各個環節都會盡力做好,讓中小企從數字化中獲益。
根據以往數據,有約四成申請服務的中小企為餐飲及外賣店,中區南區工商聯會會長李卓君指出:現時餐飲類中小企經營較困難,尤其面臨人手緊張的情況,電子化系統能夠支援中小企營運,落單到廚房再到結帳可一站式處理,特別可以省卻人手去銀行進行冗長的「入數」程序,減省人力,便利流程;零售業亦可將產品放在網上銷售,擴寬銷售渠道,鼓勵更多中小企加入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