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辦談港澳一國兩制 疫下澳發展路向更深刻

中央推措施撐澳旅遊深合區建設

403

  【本報訊】國家中宣部昨舉行「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副主任黃柳權表示,中央將根據澳門特區政府的請求,積極研究推出支持澳門旅遊業發展、加快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等一系列政策舉措。

  新興產業逐漸上軌 戰略定位穩步落地

  黃柳權表示,新冠疫情對各國經濟社會產生的嚴重影響,澳門不可能置身事外。經過今次疫情,社會各界對澳門經濟結構存在問題的認識更清醒,對中央明確澳門發展路向的認識更深刻。他稱,中央一直高度重視並堅持不懈推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目前橫琴總體方案實施1年,取得階段性成果,細化措施相繼出台。近年受疫情衝擊,澳門經濟社會面臨一些困難和挑戰,但經濟發展向好的基本面不變,港澳辦相信有中央的大力支持,在行政長官和特區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澳門一定能夠更好發揮獨特優勢,在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方面繼續有新的作為。

  經濟適度多元方面,黃柳權表示,澳門的會展、中醫藥、特色金融、文創等新興產業在澳門本地生產總值中的佔比持續上升;「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的戰略定位穩步落地,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特別是「美食之都」享譽世界,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建設成果豐碩,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建設扎實推進。

  昨日中宣部「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副主任黃柳權、王靈桂介紹「一國兩制」在港澳的成功實踐情況。黃柳權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定不移、全面準確貫徹落實「一國兩制」方針,積極應對港澳內外環境變化,採取一系列標本兼治的舉措,「一國兩制」在港澳的實踐,取得歷史性成就、歷史性變革。

  一國兩制堅持兩點 必須依法治港治澳

  第一、「一國兩制」理論開闢新境界。黃柳權指出:中央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堅持兩點,一是堅定不移,確保不會變、不動搖,二是全面準確,確保不走樣、不變形;必須依法治港治澳,必須堅持中央全面管治權和保障特別行政區高度自治權相統一,必須落實「愛國者治港」、「愛國者治澳」,必須保持香港、澳門的獨特地位和優勢;行政長官和特別行政區政府是香港、澳門的當家人,也是治理香港、澳門的第一責任人;全面支持香港、澳門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堅決防範和遏制外部勢力干預港澳事務;「一國兩制」這樣的好制度,沒有任何理由改變,必須長期堅持。

  第二、「一國兩制」制度體系更加完善。針對香港局勢一度出現嚴峻局面,進一步加強黨對港澳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健全中央對特別行政區行使全面管治權、完善特區同《憲法》和《基本法》實施相關制度機制的重大決策,推動建立健全特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制訂《香港國安法》、完善香港選舉制度,並支持澳門啟動修改《澳門國安法》。所有這些,為實現港澳長治久安,推動「一國兩制」實踐行穩致遠提供了堅實制度保障。

  加快融入國家大局 深化規則機制對接

  第三、香港、澳門保持繁榮穩定良好局面。澳門「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建設扎實推進,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成效初顯。「小而富」、「小而勁」、「小而康」、「小而美」成為澳門的魅力名片。這兩年多來,香港、澳門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衝擊,但在中央堅定支持下採取積極有效舉措紓緩民困、恢復經濟,推動特區各項建設事業不斷克難前行。

  第四、香港、澳門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廣深港高鐵、港珠澳大橋和多個口岸相繼建成開通,橫琴、前海、南沙等重大合作平台建設加快推進,內地與港澳規則銜接、機制對接不斷深化,生產要素跨境流動更加快捷,便利港澳居民在內地發展的政策措施持續完善。在國家改革開放的壯闊洪流中,香港、澳門充分發揮連接祖國內地同世界各地的重要橋樑和窗口作用,為祖國創造經濟長期平穩快速發展的奇蹟作出不可替代的貢獻。

  他表示,隨著港澳同祖國內地的聯繫愈來愈緊密,交流合作愈來愈深化,港澳同胞的國家意識和愛國精神日益增強。愛國愛港愛澳力量不斷壯大,以愛國愛港愛澳為核心、同「一國兩制」方針相適應的主流價值觀更加深入人心。數以十萬計的港澳青年到祖國內地就學、就業、創業、置業。

  憲制秩序更加牢固 發展建設穩步前行

  有傳媒問及黨的十八大以來,「一國兩制」在港澳實踐取得哪些新進展新成就?黃柳權重點介紹3方面的新進展新成就。一是港澳特區以《憲法》和《基本法》為基礎的憲制秩序更加牢固,治理體系日臻完善。二是港澳特區戰勝各種風雨挑戰,發展建設穩步前行。三是港澳與祖國內地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加快融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壯闊征程。

  黃柳權提到,澳門經濟快速發展,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進入世界前列,會展、中醫藥、特色金融、文創等新興產業方興未艾,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成效初顯。港澳特區教育科技、醫療衛生、文化體育等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對外交往不斷擴大,國際影響顯著提升。他又指澳門是我國雙向開放特別是與葡語國家經貿往來的重要平台。

  8月旅客逾33萬人次環比增33倍

  【本報訊】統計暨普查局資料顯示,隨著8月初珠澳口岸通關措施有所放寬,當月入境旅客較7月大幅增加近33倍至331,397人次,與去年同月比較則減少19%;留宿旅客(177,640人次)同比增加17.5%,不過夜旅客(153,757人次)則減少40.4%。受早前疫情影響,部分旅客延至8月離境,拉高當月留宿旅客的平均逗留時間至5.4日,按年增加1.5日;不過夜旅客的平均逗留時間上升0.1日至0.2日,而整體旅客的亦增加1.2日至2.8日。按客源分析,中國內地旅客同比減少21.5%至290,138人次,其中個人遊旅客有124,255人次。大灣區珠三角9市旅客共184,535人次,珠海市佔38.9%。香港及台灣地區旅客分別有36,205人次及4384人次。

  按入境渠道統計,當月經陸路入境的旅客共323,646人次,同比減少17.7%,當中經關閘口岸(204,308人次)及橫琴口岸(74,965人次)入境的分別佔63.1%及23.2%;經海路及空路入境的旅客分別有3750人次及4001人次。

  首8個月旅客380萬人次按年跌25.8%

  2022年1至8月的入境旅客共3,806,263人次,按年下跌25.8%;不過夜旅客(2,341,772人次)及留宿旅客(1,464,491人次)分別減少6.5%及44.2%。

  旅客平均逗留1.3日,同比減少0.3日;不過夜旅客的平均逗留時間(0.1日)維持不變,留宿旅客(3.3日)則增加0.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