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2002年澳門博彩業經營權開放以來,博彩業蓬勃發展,漸漸成為澳門龍頭產業,高峰時博彩稅收甚至佔澳門財政總收入超過80%。經濟高速增長的同時,社會福利水平亦不斷提高,澳門人人共享。惟2020年疫情爆發以來,澳門博彩毛收入持續下跌,至2021年底跌至868餘億,政府財政收益大幅減少,入不敷支。澳門負責任博彩協會會長宋偉傑表示,世界經濟模式和博彩經濟狀態已經改變,博彩稅收水平難以恢復,建議本澳設立旅遊氣泡,發揮澳門平台優勢,促進外來資金入場救市。
疫情肆虐下,澳門人收入大幅減少,甚至面臨失業,又逢「賭場貴賓廳事件」導致博彩業地震,許多人關注澳門賭收能否回復疫情前水平,平衡政府收支。宋偉傑表示,世界經濟模式和博彩經濟狀態已與從前不同,就算疫情結束,也不能達到2019年的賭收水平。他解釋說,受疫情影響,全球經濟低迷,各地旅客消費力降低;且澳門賭業多依賴內地旅客,又因簽註政策、資金流動方式以及去年國家《刑法修正案》第303條對「賭博」限制大幅收緊,澳門進一步失去很大部分內地賭客。
賭收難復榮景 賭場或負收益
本周一起,賭場更直接進入「夏眠」,關門1周,賭業停擺賭收必定為0。今次是澳門兩年來再次關閉賭博場所,2020年2月4日政府曾要求賭場停業15天,當年2月的博彩收入同比急挫87.8%,創下15年來新低。對賭場來說,關門1周對股價和融資市場影響巨大,「相對靜止」狀態宣布次日,在港上市的4間澳門賭業公司股價開市即告下跌5.2%至7.2%不等。前日政府防疫記者會上,衛生局傳染病防控處處長梁亦好表示,若1個地方持續社會面清零並維持1周,部分活動可陸續開展,令人關注賭場能否在1周後重啟。宋偉傑指出:賭牌重新競投在即,若賭場持續關門,則無法開標,或年底前才能完成判給。
但他稱,賭場就算開門也有可能收益為負,因賭客愈少,每張賭桌的優勢就會被分薄,賭場「蝕錢」的可能性更大。在「相對靜止」前1周,實際上澳門各家博企賭枱只剩下10%,他指出:賭場本身已經「員工多過賭客」,就算10%的賭桌可以對政府帶來些許稅收,但「這個月賭收基本歸零,博彩稅收預計只有約1億」,對整體財政收入影響不大,從防疫防控來說,賭場關門是正確選擇,尤其是員工休息室和員工飯堂,存在不少病毒傳播風險隱患。目前防疫政策要求達到社會面「清零」,若社區內還存在傳播鏈,重開賭場難免還有陽性個案甚至形成集群,則又陷入是否需要重關賭場的兩難境地。
簡化港澳通關 經援須快狠準
宋偉傑預計,暑期黃金檔已「泡湯」,「十一黃金周」疫情未定,加上內地簽註政策收緊,今年賭收恐只能以約380億甚至更低收場,且各行各業苦撐多時,中小企更搖搖欲墜,他認為政府「依靠內地旅客」的思路應該轉變。
他指,因內地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防疫政策不同,澳門政府一日無法「清零」陽性病例,一日都無法吸引內地旅客;而目前澳門防疫政策只有葡籍人士、外傭等可入境澳門,其餘外地旅客皆被拒諸門外,或有高門檻的隔離政策,結果就是內地旅客和外地旅客都難以入境澳門,「兩頭不到岸」。但疫情此起彼伏,內地亦有多地再現疫情,難以真正完全「清零」,建議澳門將視野放到香港,追求「清零」的同時與香港搭建交流渠道。他以香港作對比,目前澳門入境香港可免隔離,而香港入境澳門須完成「10+7」的隔離,甚至嚴於澳門往珠海的「7+3」。但是,香港有幾百萬人口的市場,若澳門政府可與香港之間建立旅遊氣泡,或設疫苗通行證等方式,簡化較低風險的香港旅客進入澳門,都可以幫補到澳門的經濟。
他續指,香港、澳門作為對外交流的窗口,更應保持自己的優勢,香港機場每日的國際旅客吞吐量巨大,澳門可利用好港珠澳大橋,在「一國兩制」下可以聯手合作,雙方優勢互補,同時研究優化與各地的隔離政策,加強澳門與海外的旅遊優勢,促進資金流動,相信對博彩業亦有帶動作用。
宋偉傑又表示,資金難以進入澳門,中小企已經「很慘」,而百億經援則一拖再拖,1個月過去仍未見方案。然而中小企與市民已水深火熱,市民更「手停口停」,經援措施更應快、狠、準,急市民所急,精準且幫助到有需要的人群,否則「都燒成炭了才來救火」就太遲了。
以賭帶動非賭 推動旅遊消費
賭牌重新競投在即,疫情對博彩業帶來的巨大衝擊亦令人反思。宋偉傑認為,未來博彩業仍需向多元化方向發展,將目標對準國際市場,並利用博彩元素帶動會議、展覽等非博彩元素。因此,希望政府在政策上如交通、簽證等方面給予支持和配合,營造適合促進其他產業發展的環境,帶動旅遊消費。
他指,疫情後,澳門應反思如何降低像疫情這樣的全球性事件對需要人員交往流動產業的影響,如參考香港11月初有望免隔離入境,通過疫苗證書、「紅黃碼」政策等要求進行監測。在澳門,短時間內無法利用高新科技、特色金融、大健康等產業獲得足夠稅收,在朝向高新產業發展的過程中,不能放棄旅遊、博彩產業。同時,亦應發展高產值的非博彩元素,如高端餐飲等,促進產業鏈升級和升值,從而獲得更多稅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