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傳新澳門協會與本地獨立影像創作者合作,昨在會址舉行關注腎病紀錄片《芳草如茵》放映及主題分享會。影片記錄了主人翁庭茵確診慢性腎衰竭後,一路堅持、戰勝困難並最終成功完成器官移植,獲得「新生」的歷程。冀透過影片關注腎病患者的困境,促政府增加對本澳腎病患者的醫療支援,完善器官捐贈及移植的制度和流程。放映及分享會吸引30多人參與。
放映及主題分享會昨下午3時舉行,傳新澳門協會會長甄慶悅主持,立法議員林宇滔,庭茵,影片導演何倩玲、李文蕊,澳門腎友協會主席龍雪敏、理事長梁錦華等出席,並分享本澳腎病患者困境及器官捐贈與移植的情況。
影片記錄了庭茵確診慢性腎衰竭後的心路歷程。初期需要定期洗腎時,她曾萌生放棄的念頭。
經過兩年的調適,及在家人的大力支持下,開始學會接納透析成為生活的一部分。面對不確定的器官移植機會,她選擇珍惜當下,保持樂觀,最終成功收穫「新生」。
何倩玲分享指,期望透過拍攝影片,喚起社會對腎病患者的關注。影片由2021年起拍攝,原本只為記錄本澳腎病患者的日常生活,沒想到在3年的時間裏,庭茵從定期洗腎,到不得不面對疫情封控的困境,再到最終迎來突如其來的換腎機會。過程中經歷高山低谷,也體現病患與家人間互相支撐的親情,令人動容。
喚起大眾預防腎衰竭
庭茵講述,2014年起已經開始接受透析治療,是病房裏最年輕的一名患者,後來漸漸發現,來進行透析的患者有愈來愈年輕的趨勢,當時就希望能在自己有能力的情況下,作出一些貢獻,呼籲大眾關注腎衰竭疾病。過去人們常常以為腎衰竭和遺傳,或者不規律飲食作息等有關,但實際上,可能「冇原因」都會患上腎衰竭,都有可能需要經歷洗腎、透析這樣異常痛苦的治療。因此期望透過影片,呼籲大眾關注腎衰竭預防,保持規律生活減少「惹病上身」的風險。也希望透過自己的故事,鼓勵每個人在面對逆境的時候都不要放棄,珍惜生命,以輕鬆的心態面對困難,積極找尋解決問題的方法,「因為看清所以快樂,因為看淡所以幸福」,相信只要生命在,自然就會有解決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