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被忽略的20萬巿民情何以堪

1356

  「官本位」真的無錯,亦真的無言以對。今輪疫情為社會大眾帶來的複合式壓力非常沉重,對比2020年初的第一波疫情完全不一樣,因為當時大家都在分享2019年的經濟成果。

  但是今天的疫情拖了兩年多,期間博彩業因疫情及貴賓廳結業問題令澳門地區稅收斷崖式下降,影響從業員生計,令失業率上升,加上澳門防疫政策嚴謹有序,對國內外中高風險地區都採取來澳隔離政策,因此作為國際旅遊城市的澳門,在2020年至2022年中期間,入境旅客大幅下降。在此情況下,以旅遊博彩為主軸的澳門及各行業亦不好過,當中很多中小微企亦捱不住疫情的衝擊而結業,只要大家有時間在澳門不同的區域逛逛,數數有多少商舖結業及吉舖,嚴重情況可見一斑。

  「同舟共濟」肯定是澳門人的期望,希望政府在抗疫期間與民同在,利用不同的政策手段解決民困。可是昨日下午公布的經援政策後,又有一大批市民失望而回,雖然政府有提及新一輪經濟援助政策已收集民意及作出修改和即將推出之第二輪的普惠政策以援助其他未能受惠的居民,可是從資料看來,首輪援助仍然是換湯不換藥,只是在原先的計劃內加入保險業人士為自由職業者,而為數約20萬的澳門居民卻被忽略,當中包括長者、家庭主婦、學生及殘障人士等,亦未知道援助政策的細則及內容,只能慨嘆難道:「我們不是澳門人、難道疫情對我們沒有影響、難道我們沒有經濟及生活的壓力嗎?但是為甚麼我們總是被人標籤及並未包括在首輪援助政策之內?」

  政府近期常說援助政策正日以繼夜地工作,成熟一樣推出一樣。本會並不認同,認為在此方面政府只是以「語言藝術」來做藉口,因為疫情來得急,社會各業及普羅大眾基本上承受同一樣的壓力,雖然當中有部分市民經濟能力較強,但都身處同一苦況,而且社會的聲音非常清晰,都是希望政府能迅速將援助政策落實,盡快發放到市民手中,解決他們的苦況;再者,這些援助公帑,市民將會用作購物或支付生活必須,令社會各業將有新一筆「生水」注入,刺激本地區內部消費,提振經濟,對各行各業亦有幫助。

  故本會期望政府特事特辦,盡快將次輪普惠政策公布,簡化惠民,貫徹執行國家「促經濟、保就業」的政策。

  澳門社會綜合研究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