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盡快放寬樓市保從業員生計

352

  新冠疫情持續3年,對經濟的負面影響日益嚴重,在收入減少,失業率遞增,持續低下的出生率,經濟低迷及需求減少的情況下,全國住宅成交量均呈下跌趨勢。為求穩定樓價和成交,中央政府在今年初已積極推出一系列救市措施,包括放寬首次置業比率、取消限購及購房稅務補貼,相關措施已推行近半年,但樓市成交仍然萎靡。為此,中央政府在近期再度出手,推出16項救市措施,包括讓房企到期的貸款展期1年,協助房企重組境外債務,鼓勵銀行延長業主延期供樓等。

  大量公屋供應增加 私樓需求受到壓抑

  從整頓樓市到拯救樓市,都是在年內發生的轉變,說明樓市在經濟、就業層面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樓價與樓市成交,既不宜暴漲、更不能暴跌,住宅作為人類生活必不可少的一環,任何一個政府都有責任穩定樓市,否則中央也不會在1年內多次出手救市。

  以旅遊博彩業為主體的澳門,受疫情打擊下收入稅減,2022年第三季GDP更急跌近四成,11月賭收不足30億元,更被菲律賓首次超越,本地居民失業率更高達5%,經濟環境不容樂觀。除經濟因素外,新城A區大量經屋供應,夾屋的方案亦提上議程,公屋供應增加對普羅大眾市民是好事,但在經濟不景的情況下,勢將進一步壓抑私人樓宇需求。

  以上種種因素令澳門樓市步入寒冬,2022年首3季成交僅得2165宗,即平均每個月只有240宗成交,較去年同期急跌55%。國內單是經濟因素,已需要中央多番出手拯救樓手;在經濟寒冬及澳門近期大量增加公共房屋供應,兩者夾擊下,更令澳門樓市雪上加霜。

  根據澳門政策研究和區域發展區的資料顯示,全澳約有75%住宅為私樓,不動產更是澳門人最主要的資產組成部分,今年第三季全澳住宅成交平均價已跌至$90,890/米,較去年同期下跌一成,較疫情前下跌超過兩成。私樓市場有調整屬正常市場波動,但樓價如果過度下跌,屆時銀行可能會召回貸款(俗稱Call Loan),大多數業主均有向銀行承造按揭,若樓市出現大跌,等同向本已生活艱難的市民及中小企作出致命一擊,或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回歸以來樓市最差 地產經紀水深火熱

  作為地產業一分子,地產經紀近年的生活可謂苦不堪言,每月僅有200多宗成交,試問怎夠6000多名經紀分配,他們要如何維持生計?本會一位資深從業員表示,這是他從業20多年以來最壞的情況,鄰埠香港每個月「10個人爭1單」,現在澳門是「30人爭1單」。部分經紀為求生計,惟有利用公餘時間「走水貨」或兼職的士司機或外賣車手維生,這種不健康的現象持續已久,再此下去,必然產生一系列社會問題。據本會統計,所有經紀均為持有澳門居民身份證的本地人,值得特區政府出手扶持。

  日前立法會二常會主席陳澤武透露政府有意放寬樓市,並會聽取業界意見,本會十分支持,並懇請特區政府盡快放寬樓市,包括放寬按揭成數、撤回取得印花稅及買家印花稅,以提振成交,穩定樓價,讓樓市得以平均過渡,以及保障地產業界的生計。

  澳門地產業經紀協會會長 王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