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電力聯網40載粵澳兩地情更深

84

  朵朵煙花升騰綻放,滿城燈火交相輝映,濠江兩岸被裝點得流光溢彩……粵澳兩地,居民遊客,共賞繁華,沉醉其中。

  南方電網資料顯示,粵澳電力實現聯網40年來,內地對澳門累計供電量達757億千瓦時。40載電光火石,40年燈火璀璨。從珠澳兩回線路的開通到如今「三通道」全方位保障澳門電力需求,從安全可靠供電到共用綠色清潔能源、到能源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融合,粵澳萬家燈火,愈添一網情深。

  聯網輸電量佔全澳門用電量九成

  粵澳兩地電力聯網始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廣東與澳門雙方達成共識,於1981年7月31日簽署電力補償貿易供電合約,這是中國首個利用補償貿易方式建設的外資辦電專案,是那個時代的大膽創舉。

  1984年6月30日,珠海變電站到澳北變電站2回110千伏珠澳A、B架空線路正式投產,粵澳電力聯網,從此結束了澳門電力「孤島運行」的歷史。

  粵電送澳,情深意長。40年來,來自廣東的電力源源不斷地輸向澳門,為澳門騰飛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澳門回歸祖國後,經濟快速增長,用電需求隨之大幅提升。南方電網進一步加大對澳門供電通道工程的建設力度。2006年至2012年間,先後投運珠海南屏站到澳門氹仔站2回110千伏南澳A、B線,粵澳電力聯網220千伏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到2022年,粵澳電力聯網第三通道也建成投運。

  如今,粵澳電力聯網通道發展為「北、中、南」3通道,共8回220千伏主供線路、4回110千伏備用線路的網架格局,南方電網對澳門最大輸電能力提升至170萬千瓦,供電路徑採用「全電纜化+設備戶內化」布置,持續提升對澳門供電能力和防災抗災能力。

  「3條通道實現『N-1』輸電可靠性的要求。」南方電網國際公司負責人介紹說,即便遇到颱風、地震災害等極端侵襲,任一條輸電通道出現故障中斷,另外兩條通道仍然可以保障對澳門的穩定供電。

  硬聯通安全可靠,軟聯通高效暢順。南方電網與澳電建立粵澳電力聯網工作、聯網通報協調、應急搶修聯動、調度運行應急等高效的溝通協調機制。雙方還定期召開聯網運行管理委員會聯席會議和工作小組會議,及時協調解決聯網運行中的各類管理和技術問題,共同保障對澳門供電安全穩定。

  一衣帶水,粵澳同輝。粵澳電力聯網也見證著澳門回歸祖國懷抱後經濟適度多元發展邁出新步伐。

  今年是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這25年是澳門歷史上發展速度最快、品質最高的時間。1999年內地向澳門送電量是1.95億千瓦時,到2023年,輸送電量已達53.2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9.31%,佔澳門全社會用電量的九成。截至2024年11月,內地累計對澳門輸送電量達757億千瓦時,為澳門長期繁榮穩定提供重要能源支撐。

  深層次合作服務粵澳融合發展

  走進粵澳電力聯網第三通道的關鍵電源點—珠海220千伏煙墩變電站,只見設備整齊羅列,一台智慧巡檢機器人正讀取變電站設備的運行資料,即時傳入後台分析。

  從人工到智慧,變革的是日新月異的數位化技術。

  數字電網建設「大顯身手」。在供電線路方面,12回涉澳供電線路通過運用線上監測系統技術,實現輸電設備巡視全流程自動化、智慧安全全過程管控、應急智慧輔助決策等輸電核心業務數位化,有效保障對澳門供電線路安全穩定。

  2024年11月,對澳供電變電站—220千伏琴韻變電站在全國範圍內率先實現全電鴻化功能應用,利用「雲、邊、端」AI演算法集成,使得機器狗、無人機等多種國產智慧化運維設備,實現自主協同智慧巡視效果。「站內的智慧設備巡視覆蓋率達100%,運維人員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設備消缺和故障研判等工作中。」南方電網廣東珠海供電局220千伏琴韻變電站副站長潘帆介紹說。

  從人工到智慧,不變的是粵澳供電人的互學互促。

  「當時,我們經常去澳門交流學習,澳門的電網架構、設備水準領先於我們。」珠海供電局第二任局長段光輝回憶道。

  經過40年的發展,珠海供電局供電可靠性已多年位居全國前列。多次到澳門取經、曾任珠海供電局設備部主任的黃培專感慨說:「現在兩地的技術各有所長,我們在智慧巡檢、線上監測、大資料應用等方面逐步具備領先優勢。」

  兩地更多電力基礎設施在融合。截至今年12月12日,南方電網在廣州、深圳、珠海等粵港澳大灣區內地9市,共建設100座具備歐標充電服務能力的網站,實現縣區全覆蓋,平均30分鐘車程範圍,車主就能找到歐標充電服務。

  港澳新能源汽車充電介面主要採用歐標,與國標充電樁並不適配,車主需自備轉換插頭才能充電。如今,歐標充電樁的建設解決許多港澳「北上」車主的充電難題。

  值得一提的是,南方電網「順易充」充電服務平台還與「澳電CEM」APP實現互聯互通,為澳門新能源車主提供更便捷充電服務,助力他們「暢跑」大灣區。

  跑起來的還有「綠電」交易。2023年12月,我國首批港澳跨境綠色電力證書交易在廣州電力交易中心平台達成,共成交綠證14,200個,折合電量1420萬千瓦時。其中,南網國際公司與澳電完成首單跨境綠證交易520萬千瓦時,約等於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900噸。

  橫琴數位零碳島實驗室打造新平台

  近日,在南方電網澳門客戶服務中心,澳門居民何先生體驗「南網線上」APP新上線的「琴澳辦」專區一站式服務辦理功能,包括可線上辦理橫琴和澳門兩地的用電報裝、更名過戶、增減容、電費帳單等多項業務。

  辦電服務提速只是第一步。依託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兩地電力的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融合也在加快。

  從橫琴口岸通關,只需10分鐘車程,就來到南方電網橫琴數字零碳島共用實驗室(下稱共用實驗室)。在這裏,彙聚29家粵港澳能源企業、高校、協會,線上共用62家能源實驗室、393位高水準專家、2億創投基金等資源。豐富科研資源、海量市場資料和開放科研環境,吸引23家澳企澳校進駐,成為粵港澳能源企業、高校、協會產學研用融通創新平台。

  「最吸引我們的是這裏的研發資源,可以支援項目產學研盡快升級轉化。」澳門太赫茲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萬浩光介紹說,團隊積極參與「電鴻」生態的開發建設,開展相關硬體適配開發和物聯網AI雲智控動力能源的節能平台導入研發。

  未來,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生活的澳門居民將可以在「南網線上」手機App上查看家中電器具體用電情況。「居民毋需更換家電,只需通過智慧插座,電鴻化智慧家居系統就能對全屋家電進行精細化用能計量,讓居民享受智慧電、綠色電。」共用實驗室工程師張茂軍說。

  40年來,緊密聯結的不僅是電網,還有人心。

  「粵澳加速一體化,吸引我申請到廣東電網珠海橫琴供電局實習。」今年8月,來自澳門大學的澳門學生梁芷毅參加南方電網2024年港澳大學生暑期實習項目,專業能力和就業競爭力得到提升,讓她對投身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更加充滿信心。

  從電線相連到兩地融合,40年電光火石,40載燈火璀璨。南方電網將進一步提升對澳供電能力,持續深化粵澳電力合作,支援澳門產業多元發展,服務支援澳門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