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3位青年3段勇敢實踐故事

527

  「講好澳門青年故事─講好故事,綻放青春」電視節目,由澳門演講家協會會長黎俊文的一句說話「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很遠,而一群有心有力、目標一致的人可以走得又快又遠」,作為整個節目籌備感受拉開序幕。

  黎俊文簡介今次節目的籌備工作,由當初一個非常大膽的構思到拍板要去做節目,只花3日時間;由拍板到正式組成3方合作小組,決定呈現的方式、演講的方法、演講嘉賓的名單只花7日時間;而由始至今正式拍攝製片,只花1個月時間。過去1個月工銀青協、培正中學、演講家協會3方組成的小組,成員甚至素未謀面,但毫無影響,發揮出協同效應,就論今次的籌備過程,他認為已經是一個非常勵志的演講故事內容。

  黎俊文指出:能夠如此順利,可能因為大家都是有共同理念的一班人,都相信演講的力量,都相信好故事能夠為社會帶來正能量,都相信「生命影響生命」,而當一班有共同理念的人走在一起,世上就再沒有難到他們的事。藉此,他鼓勵在座的年輕人,勇敢地找尋生命的義意,勇敢去實踐人生的理念。

  律師崔天立「活出每個選擇」

  首位演講嘉賓─崔天立律師以「活出每個選擇」作為演講的題目,分享他在做決定時的心路歷程,他說到「女怕嫁錯郎,男怕入錯行」,很多時候人生的重大決定就來自於選擇哪一科,小時候自己本身最喜歡的是研究電腦,還記得當時爸爸跟他說「你那麼喜歡玩遊戲機,不如你想想如何造一款你自己的遊戲吧」這句說話就促使他每個暑假都會去報電腦班學電腦、寫程式,之後更想挑戰自己,去到初中時就自告奮勇去找英文和電腦老師開發一款讀默書軟件,方便同學回家後都可默書。而在小學四年級的時候,就用他的興趣─寫網頁,為他的媽媽製作了一個網頁作為她的生日禮物。

  後來,崔天立去到美國讀高中的期間,已經在學習大學級的電腦課程,按照他的成長趨勢,當然會繼續修讀電腦。那麼是甚麼原因促使他轉變讀法律?甚至要去葡國讀法律呢?當中的轉折點就歸咎在他高二暑假回到澳門所揭開的一篇文章,文中講述關於一班澳門學生去到葡國讀法律。當時就勾起了他的想法「可以學葡文,又可以讀法律,亦可以嘗試在新的地方開拓視野,何樂而不為?」萌生了這個想法後,就不斷在腦海中徘徊,雖然當時他的葡文水平並不理想,但經過各個方面的考慮後,決定要勇敢去試一試。

  選擇去葡國後,崔天立的感受是「選擇是很容易的,但挑戰是具大的」。他笑稱,當時第一年過得非常艱辛,感覺上堂時就似在聽「壞收音機」一樣,永遠在發音,但不清楚它在講甚麼,惟有就抱住不可以令江東父老失望,咬緊牙關衝過去,在4年之後,他甚至以一個比較優越的成績完成了整個學業。期間,更創辦了天主教大學40多年來第一支籃球隊;聯合葡、英、美等多國海外留學澳門學生舉辦「澳門青年峰會」,等等完成多項想法。

  在過程中,當然不可能一直一帆風順,崔天立分享到他在每次遇到難關時,就想起媽媽小時灌輸的金句「以微笑迎接新的每一日」,以及結合爸爸小時候所講的故事「九死一生,破釜沉舟」的精神去解決難題,先做決定,再迎難而上,這亦他認為做決定時要有的勇氣。最後他說到,人生是有很多選擇,我們可以選擇用放棄、氣餒的態度,亦可以用正面的態度去解決所有的事情。他寄語年輕人,如果覺得選擇是正確的、是應該做的,就要放手去做,盡量做好,「使其實現」。

  小學老師鄭嘉麗「10秒之間」人生

  第二位演講嘉賓─小學老師鄭嘉麗以「10秒之間」為題,分享她人生中數個重要的10秒,如何徹底改變她的心態。由細到大都被灌輸做人要努力,勤能補拙、天道酬勤,在小學三年級的時候,英文和數學小測同時不合格,當時面對這兩科她知道自己只有兩個選擇「一喺我KO佢,一喺佢KO我」,最後她選擇了前者,於是就請父母為她購買練習簿,堅持每日做1課,遇到難題的時候就想盡一切辦法去解明它,經過一番努力之後,英數兩科就沒有再不合格,甚至理科畢業,現職英文老師,這個經歷令她確信只要努力,沒有做不到的事。

  接下來,鄭嘉麗認為自己的人生都很順利,考到1間好大學,讀到自己想讀的科目,有一份不錯的職業,更確信只要足夠努力就能夠掌握自己的人生。鄭嘉麗續指,她在2012年結婚,婚後1年,就懷有胎兒,她說到「還記得去檢查的時候,第一次聽到BB的心跳,那一刻喜悅難以形容」,但想不到是當第二次去見醫生的時候,醫生說「BB冇咗心跳」,那一剎那間,是她第一次經歷晴天霹靂,一個人坐在街上,整整10秒,腦海一片空白,看著天空問到「到底,我做錯了甚麼?」

  鄭嘉麗再一次用過去的經驗去面對,往後1年,不斷調理身體,做運動、多休息、服中藥,期待用一切的努力迎接新生命的到來,1年後真的再次懷孕,但這一次,胚胎一直都沒有心跳。鄭嘉麗臥床10日,10日裏,她定時食安胎藥,不斷祈禱,期待盡最大的努力保住胎兒,但最後胎兒仍是隨著月經排出,第二次流產,她的內心世界就如倒塌了一樣,平時愛笑的她,變得淚水隨時奪眶而出,心裏有10萬個為甚麼,感到前所未有的無力,體會到原來有些事真的不是單靠努力就可以得到,在那段時間,每10秒,腦海中就閃過一些負面的念頭,每10秒,就閃過自責,每10秒,就閃過一句「點解?」

  正當她沉溺在痛苦之中,有一日想食橙,她的丈夫就將橙分好,笑著坐在床邊餵她食,她望著丈夫,那10秒,那「幸福的10秒」,突然就覺得,雖然沒有BB,但有位很愛自己的丈夫,當在傷痛中轉念回看身邊所擁有的時候,發現BB只是人生其中一部分,作為老師,可能神希望自己將所有的愛都給予學生,以自己的生命祝福更多的生命。如此,她重新投入工作,重回校園的那天,學生的笑臉、送上的祝福問候,一個又一個笑容和歡呼,就如在她的傷口上貼上一塊心形膠布。家人和學生的愛令她慢慢走出陰霾。

  奇妙地,只要不失去盼望,神跡就會發生,5個月後,鄭嘉麗再次懷孕,這一次終於平平安安懷胎10月,開開心心期待新生命到來,但想不到,分娩的時候突然全身抽筋暈倒,當時在待產室外沒有人知道她暈了,胎兒的心跳亦由170多跌到50多,要緊急開刀取出,事後醫生跟她說,若遲10秒便一屍兩命,只差10秒,就沒有機會與大家分享故事。當時手術室外的家人、朋友,那一刻的心情百感交集,可能前1日見的一面就是最後一面。她十分感謝醫生把握那黃金10秒成功救治,不然,自己的突然離去,會對多少愛自己的人造成心靈創傷。

  不經不覺,鄭嘉麗的女兒今年已經6歲,女兒每年生日的時候,鄭嘉麗都會提醒女兒要多謝她,亦提醒女兒每個生命都是奇蹟、生命的寶貴。都因為這個經歷,令她選擇每日笑著面對生活,更加珍惜每一個與學生、家長、家人、朋友相處的機會。她引用「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面對苦難,可以選擇變得憤世嫉俗,不斷埋怨比較、嫉妒,亦可以選擇用10秒去轉念,就如當日醫生把握黃金10秒救回自己,又如當日丈夫喂她食橙的那幸福10秒,決定轉念感受身邊的愛,在鄭嘉麗演講的最後10秒,她向在場觀眾說到「生命沒有十全十美,但有你的生命最美」。

  專業多語司儀周啟陽「擁抱不一樣」

  第三位演講嘉賓─專業多語司儀周啟陽以「擁抱不一樣」為題,講述自己在經歷過不一樣的童年後,如何活出精彩豐盛人生。周啟陽先以風趣的方式分享父親20歲時到巴黎生活的風流經歷,遇到同樣20歲的母親後,將他帶到這個世界,父母幫他起了一個中文意思是「百事吉」的法文名。可能看到這裏大家會認為周啟陽「含住金鎖匙出世」,是人生勝利組,但他說到,其實自己的童年經歷一波三折。

  當年周啟陽的母親懷有他時,正值在愛玩的年紀,雖然懷孕但都不能不去「的士高」跳舞,當母親跳舞時感受到懷孕的痛苦後,竟在周啟陽父親的陪同下跑到醫院找醫生打「催生針」,母親在產床上已經開到「六度」時,她覺得痛到忍無可忍,於是一口咬在周父身上,跟醫生說:「我不生了!」就衝出產房,最後,在周父和醫護合力下終於把母親抬回床上,周啟陽才能順利出世。

  周啟陽出世後,父親就去了德國,母親就回到香港,周啟陽就被送到澳門交給祖母照顧,父親有8個兄姐,那時就會輪流到他們的家中住宿,他笑稱自己就像一個「人肉的球」。而小時候,父親的脾氣頗大,周啟陽周不時會因為成績稍低,「只有」80多分就被父親用他最愛的桌球棍打屁股,甚至被打得痛到不能入睡,他形容,當時又想見到父親,又不想見到父親,因為見到父親就見不到「周公」。而母親每年都會來澳門1次找他,帶他去全澳小朋友最夢寐以求的樂園─熊貓樂園遊玩,那時,他覺得自己的1年就是為了這1天而生存,這365分之一的幸運。

  直到某年的生日,周啟陽拿著一幅在學校畫的母親節畫作,等待母親的來電,但當日最後,他沒有收到母親的電話,之後10幾年,母親亦沒有再來澳門找他,如此,令他感到很失望,是不是又再次被放棄呢?還有很多事情,令周啟陽覺得自己沒有家,或者自己並不需要家。有一段時間更會想像,「這個世界沒有自己會不會更好呢?」當周啟陽準備放棄的時候,他「爹娘」(伯父、伯娘)的兩雙手就出現了,因為「爹娘」察覺到他的異常,經了解後,從那刻起「爹娘」便決定伴他成長,那一段時間「爹娘」一直陪伴他,教會他面對缺失時候的心態,那時起,對周啟陽來說缺失便不再是缺失,而是成長和得著,正正亦幫助了他長大見到親生父母後與他們的關係。

  周啟陽回憶他第一次飲醉酒,當時他正失戀十分難過,就跟父母一起在香港飲酒,當晚飲得很醉,已記不起發生了甚麼事,事後母親跟他說到,當日父親見到他因為失戀而醉到失態,令到父親淚流滿面。經此事後,周啟陽明白到其實父母並非不愛自己,只是他們太年輕,不懂得如何去愛。

  當周啟陽學會轉變心態後,他覺得整個世界都變得不一樣,自己並不是沒有家,而是有一個更大的家,亦要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現在,他很感恩這個家帶給他這些經歷,令他的人生更豐盛,而且學會不屈不撓、屢敗屢戰。

  周啟陽說到,雖然他不是一位「含住金鎖匙出世」的男孩,但父母給予他另1條鎖匙,1條勇於創出自己未來、給予自己勇氣和信心的鎖匙,使他畢業後有勇氣選擇想行的路,去嘗試想做的事,雖然過程一定會跌倒、失敗,但這些不再可怕,而是可貴。更因為種種經歷讓他變得好學,除了兩文三語外,他還學會了法、葡、日、韓4種外語,還修讀了幾個科目,文商理工各一個學位,周啟陽認為這些都是上天給他的禮物,因為不一樣,所以特別,更加彌足珍貴,希望大家都能擁抱自己的不一樣,不畏風雨迎來雨後驕陽。

  《市民日報》專題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