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長者公寓作試點引入銀髮產業

495

  前 言

  澳門人口老化問題日益凸顯,如何為長者提供舒適優質的居住環境體現老有所養,成為小城熱話。特區政府推出首個長者公寓先導計劃,預計於2024年投入服務,共提供1815個開放式單位和設置多個社服設施。然而,長者公寓的分配規則、租金等政策一直未有公布,引發不少長者和社會人士關注和期待。

  因此,本報採訪了立法議員顏奕恆,長者事務委員會委員陳建新及周惠儀,從養老產業發展、政策完善等多個層面分享看法,冀有助完善社會日益增長的養老服務需求。其中,講者認為政府宜加快長者公寓行政法規的草擬工作進度,適時透露更多資訊,並考慮以長者公寓為試點,引入符合長者特點的銀髮產業鏈,提升長者生活質素。

  《市民日報》專題組

  現時長者公寓建設進度理想,預計能如期竣工。立法議員顏奕恆期望政府加快長者公寓行政法規的草擬工作進度,適時公布更多資訊;長遠期望政府結合實際,整體規劃長者公寓的發展,考慮以主導或合辦形式,研究開發多期長者公寓,並考慮以長者公寓為試點,引入滿足長者「衣、食、住、行、醫」需求的銀髮產業鏈,提升長者晚年生活質素,創造長者舒適優質的生活社區。

  顏奕恆表示,特區政府貫徹「家庭照顧,原居安老;積極參與,躍動耆年」的理念,持續投入許多資源到長者服務,完善養老保障機制,眾多房屋政策的設計均有側重長者需求,近年更設立長者公寓先導計劃,優先照顧在唐樓單位居住而經濟上有承擔能力的長者,提升日常出行及生活質素,現時位於黑沙環東北大馬路的首期長者公寓,預計今年年底完成建設,並於2024年投入服務,共提供1815個單位,為本澳開創先例,不過時至今日長者公寓分配規則、租金等政策尚未明朗,很多長者都密切觀望。

  安老院舍供需失衡 加劇長者公寓需求

  去年,據本澳人口統計,老年人口比例為13.3%,接近國際老齡社會門檻,顯見本澳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顏奕恆認為現時安老服務尚未能滿足本澳長者需求,就以安老院舍的宿位為例,雖然近年社工局創設條件增加數量,但長期呈現供不應求狀態,輪候時間一般在18個月以上。但隨著人口逐漸高齡化,安老院舍需求相信會大幅增加,供需失衡的情況可能繼續加劇,相信在這種情形下,有關需求可能會延續至長者公寓,因其結合醫療、住宅、娛樂等形式,較適宜長者安老,先導計劃只有1815個單位未必能滿足本澳長者的需求。

  顏奕恆進一步稱,本澳人口老化問題日益嚴重,當局宜制訂長遠的應對策略。現時鄰近地區正積極發展適合老年人的產業,當局可借鏡其他地區的成功經驗,推出更多新政策,並逐步釋出更多資訊予社會知悉。長遠而言,須做好長者公寓整體規劃、法規配套,結合人口老齡化趨勢和本澳長者的需求,研究以政府主導或與其他社會機構合辦的形式,參考新加坡、香港等地的經驗,研究推出更多不同種類的長者公寓。如果可行,希望推出面積更大的長者公寓,以滿足長者與家人同住的需求。

  安老引入銀髮產業 更好應對人口老化

  與此同時,政府也可考慮以長者公寓作試點,建立涵蓋「衣食住行醫」的銀髮產業鏈,從服務、產品兩方面,創造長者舒適優質的生活社區。

  據內地《「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規劃》提出,「鼓勵國內外多方共建特色養老產業合作園區,如於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區域,規劃10個特色養老產業園區」。在顏奕恆看來,當局須積極配合國家銀髮產業發展方向,加緊與內地政府合作,利用橫琴合作區建設銀髮經濟產業園區的契機,將長者服務、產品,結合包含中醫藥在內的大健康產業、智慧科技產業,加速搭建銀髮經濟產業鏈。通過這種方式帶動本澳銀髮產業發展,並將相關產品、服務引入本地的長者公寓、安老院舍、長者中心等,以便提高長者生活質素,更好應對人口老化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