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澳醫療愈趨完善人員需自我增值

1012

  為進一步優化澳門醫療衛生設施,離島醫療綜合體今年年底投入使用,為市民提供更高端醫療服務。澳門醫學專科學院心臟內科院士梁文健稱,相當期待離島醫療綜合體建成啟用,並邀請內地優秀醫療團隊協助本澳醫療人員訓練,將有助本澳醫療整體發展。他認為目前本澳醫療體系相對完善,對市民有一定保障,但隨著人口老齡化日益嚴峻,醫療支出日漸龐大,故不能一味增加醫療福利,還要加強對市民預防勝於治療的意識,而醫療人員亦要不斷自我增值,更好服務市民。

  人員赴京培訓助提升醫療水平

  梁文健表示,政府透露離島醫療綜合體建成後,將會邀請內地優秀團隊來澳管理,並讓本澳有意向的醫療人員到北京協和醫院接受訓練,醫療人員到內地高端醫院接受培訓後再回澳服務市民,將有助提升醫療水平,優化醫療服務。長遠而言,本澳會增加向市民提供優質醫療服務的設施。但目前而言,離島醫療綜合體與北京協和醫院合作內容仍未詳細公布,須待真正落實,讓雙方團隊磨合後,才會知道合作帶來的真確效益。

  此外,他指出:雖然本澳醫療體系相對完善,對市民有優厚保障,但本澳區域小,總病患個案少,醫生有理論知識但缺乏實踐經驗,所以部分疑難雜症需送到鄰近醫療較成熟地區醫治。《澳門特別行政區醫療人員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執業管理規定》實施後,便利本澳醫療人員到內地執業,將罕見病症患者送到外地醫治時,本澳醫生亦可參與治療過程,並從中學習,取得更多經驗,從而提升技術,便於日後回澳處理相同病症。

  合理投放資源至預防疾病工作

  梁文健認為,保障市民健康不能一味加大醫療福利的資源投入。他表示,隨著社會及科技發展,人口老齡化無可避免,要真正保障市民健康,不能只加大醫療補助,因為「預防勝於治療」,所以政府應合理投放資源至預防疾病工作中。他續表示,近年本澳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年輕化趨勢嚴重,部分30至40歲人士已出現健康問題,待他們到60歲時,所花費的醫藥費用只會更高。為合理應用醫療資源,應針對年輕人群加強健康宣教,降低慢性病風險,相信可減輕日後醫療資源花費。梁文健認為:「病不是問題,但不知道為何會生病才是問題。」所以醫療人員做好相關工作,讓市民知道如何預防疾病,降低患病風險。

  近年政府在醫療方面投入不少資源,亦推出多項新法規,期望進一步提升本澳醫療水平。梁文健認為,澳門醫療發展會愈來愈完善,同時醫療人員應自我增值,不斷精進。此外,國家現時亦發展大健康產業,大健康產業以預防疾病為主,例如養生、遠離慢性病,飲食、文化、生活節奏及壓力釋放等項目,均屬於大健康產業,透過大健康產業能讓市民身體長期處於健康狀態。他表示,未來本澳健康板塊充滿希望和機遇,期望醫務界及醫療人員合作,凝聚力量,向市民分享更多健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