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屆「澳門高校外交演講比賽」優秀選手作品集

855

  辛丑之變

  澳門科技大學 周俊賢

  1901年,辛丑年,中國被迫簽訂喪權辱國的辛丑合約,也是中國近代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不平等條約之一。2021年,同樣是辛丑年,在剛剛過去的中美高層戰略對話上,楊潔篪主任擲地有聲地說:「你們沒有資格在中國的面前說,你們從實力的地位出發同中國談話。」如今中國更加有底氣、更加自信的聲音已經傳遍世界的每個角落,從1901年卑躬屈膝到如今氣宇軒昂不卑不亢,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形象在兩個辛丑年間發生了巨大的改變。此刻的中國高舉多邊主義旗幟,一步一個腳印,逐漸走近了世界大舞臺的中央。

  此刻假如以幾何的角度來看,將世界比作一個圓,中國在1901年或許只是處在圓上邊緣的一個點;而如今,當初那個小點,已經逐漸移動到了圓的中心,世界舞臺的中央。

  圓心意味著甚麼?意味著對於圓心而言,到圓上的每一點距離都相等,就像中國對待世界國家的態度都是平等的,中國的外交政策便佐證了這一點。今年1月,王毅外長與塞席爾外交部長拉德貢德會談時提到,中國外交歷來奉行大小國家一律平等原則。習近平主席在5月21日全球健康峰會上也指出,「中國已向全球供應3億劑疫苗,將盡己所能對外提供更多的疫苗。」作為中心的中國,正在盡自己所能,為這個世界提供更多的幫助,這種幫助是建立在平等之上的。

  而對於圓上的其他點來說,圓心的中國則更像是一個榜樣,一個標杆,是其他國家了解世界風向、把握時代浪潮的視窗,包容和開放正是中國外交政策的顯著特點。我腳下的這片土地,澳門,便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視窗之一。在這裡,我們能看到媽祖廟前升起的縷縷青煙,也能看到教堂前虔誠禱告的信徒;在我的母校澳門科技大學,黃皮膚、黑皮膚、白皮膚的同學一起鑽研一起進步。這樣的視窗還有很多,北京、上海、廣州等等,世界上不同的文化在中國碰撞繁衍,綻放出璀璨的光芒,中國此刻享受著榜樣的榮譽,同樣也肩負榜樣的責任。

  記起上個月,袁隆平院士、吳孟超院士相繼離世,許多青年人哭喊送別,或許一代人的離開代表著一個時代的逝去,但那些追尋的年輕人恰恰代表著一個新時代的崛起。辛丑之變,從弱小走向強大,從邊緣走向中心,一個個時代在交替更迭,一代代中國人民在傳承接力,中國終於站在了世界舞臺的中央,國際地位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今年是我在澳門的第四年,科大本科的最後一年,如今我代表著科大站在這個舞臺的中央,正如中國站在世界舞臺的中央一樣。此時此刻,我同樣面對著未知的未來,面臨著壓力。大家此刻注視著我,正如其他國家注視著圓心的中國一樣,但不論結果如何,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歷久彌堅,我一定會像我的國家一樣,不忘初心,迎難而上,追尋更加璀璨的未來。

  

  國家的進步需要每個人的自強不息

  澳門保安部隊高等學校 鄭志恆

  今天我要說的題目是,國家的進步需要每個人的自強不息。

  問題來了,有人會問為什麼我們要自強不息?為什麼我就不能「躺平」呢?

  歷史上我們中國飽受戰爭的苦痛。就在不遠的1840年,西方用了幾支大炮打開了中國的大門,用鴉片塗毒國人,簽訂《南京條約》,而你問我為什麼要自強不息?

  70年前的「九一八」事變;64年前的盧溝橋事件;長達14年的抗戰,當時全國超過3500萬人傷亡,而你還問我為什麼要自強不息?

  勿忘國恥,這一句標語不只是說說而已,而是要我們時刻銘記歷史的教訓。國恥在哪?是銘記當時無法保護自己的同胞,無法保護自己的國家。國恥並不是在於其他國家的入侵,而是因為自己的軟弱,自己的無能,只能眼白白看著同胞死於屠夫手上,自己卻無能為力。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意思即是我們應該力奮圖強,像天地萬物運行剛健有力,永不停息。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用了短短幾十年間,令積貧積弱的中國迅速成長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到底是什麼令我們中國能夠走近世界舞臺的中央?就是我們中國人的精神,一種不甘落後而一直自強不息的精神。

  「少年強則國強」是梁啟超在《少年中國說》對中華少年的殷切希望。還記得百年之前,中國北洋政府在巴黎和會上據理力爭想拿回山東主權時,卻被聯國將山東「轉讓」給日本的屈辱嗎?當年的屈辱激發一批有志學生發奮圖強,只為那個曾經強盛之國的復興。這一夢想,百年之後,有的已經成為了現實。中國的經濟總量已躍居世界第二,科技、軍事、航空技術在世界排名前列,中國還與周邊國家共同創建世界最大自由貿易區──這些成就是中國少年們自強的結果,亦是中國重要的里程碑。

  面對再一次受到列強的打壓,我們更應該履行我們的責任──自強不息,不是為了報仇,而是為了保家衛國,我們要清楚知道的是,我們要做什麼,做到什麼的程度才是自強。如果你是一個學生,考試失利,再調整狀態,繼續奮鬥;失敗沒有甚麼大不了的,現在的我們並非要戰死沙場,而是在渺小的事情上腳踏實地,為未來的強大而奠定基礎。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中國的崛起不會顛覆現有全球秩序,作為曾經飽受侵略擴張之苦的國家,我們深知道和平的可貴。現在我們有了自己的戰略核武器,現在我們有了自己的超級計算機,現在我們有了自己的太空空間站,上幾代人吃過的苦並沒有被浪費,因為不管是從遙遠的過去,還是到同樣遙遠的未來,不管別人如何調侃,不管別人如何輕視,未來我們會堅守自強不息的精神,克服困難,努力實現每個人的「中國夢」。

  

  以文化會世界

  澳門理工學院 曹競男

  2019年,我剛好有機會去葡萄牙的雷利亞理工學院進行交流。我一踏進那所學校,就立刻注意到了一座中式的亭台。在異國他鄉竟然也能看見中式的建築!後來我才知道,這座亭子早在2008年就已經建立,它的名字叫做中國語言文化中心。我十分感慨,這個遠在大洋彼岸的中式亭台使我第一次深刻意識到,原來我們的文化已經傳播到了這麼遠的地方,原來我們的文化在西方國家也有這樣的存在形式。而伴隨著中國建築風格和語言文字的傳播,我們中國人的文化價值觀也在這個世界上廣泛傳播著,正影響著世界體系的演變。可以說,正是有了我們的文化價值觀,中國才能夠正確地處理國際關係和國內事務,才能在這個風起雲湧的國際舞臺上站穩腳跟,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

  在國際上,我們中國人堅持的是儒家文化內涵的外交觀,中國以謙遜和平而又負責任的大國形象站在世界舞臺上。儒家文化的精髓便是「仁、義、禮、和」。這四個字是甚麼意思呢?「仁」是「仁愛」、「義」是「道義」、「禮」是「制度」、「和」是「和諧」。回顧我國外交的風雨歷程,我們的外交戰略在不斷發展,但儒家文化的理念卻始終貫穿其中。中國對廣大的發展中國家一直抱有一顆「 愛之心」,當別國的人民生活遭遇困境時,中國總是會伸出援手。中國也一直堅持著以「道義」為先,從修建坦贊鐵路到推動共建「一帶一路」,中國一直都在團結發展中國家,共同發展進步。在國際舞臺上,中國是「制度」的積極建設者和維護者,中國在國際交往中始終嚴格遵守國際法,並不斷推動國際治理體系和治理規則的完善。從「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到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中國一直堅持「和平」信念,擔當著和平使者的角色,致力於實現與其他國家和平共處。這些具備中國特色的外交文化價值觀,讓中國在國際舞臺上樹立了正面形象,也使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穩固了地位,樹立了威望,得到了民心。

  在處理國內事務上,中國文化中的集體主義價值觀,讓很多大問題迎刃而解。所謂集體主義價值觀,簡單來說就是以大局為重,以集體為重。2020年年初,新冠疫情的爆發可以說是對全人類的一個深重打擊。疫情爆發後,中國人民積極配合防疫政策,即便是過年期間,也不走親戚不集會,戴好口罩做好防護,這些科學的做法使我國的疫情迅速得到了控制。中國抗擊疫情取得成功,與我們的集體主義價值觀密不可分。反觀一些西方國家,無法做到舉國抗疫,使得疫情瘋狂蔓延,光是單日確診人數就已經達到幾十萬。這樣來看,集體主義文化價值觀使中國為世界人民做出了正確處理危機的示範。中國這樣一個能夠做到全民族團結一心眾志成城,以集體利益為重,以國家利益為重的國家,怎能不強大?怎能不走向世界舞臺的中央?

  我們的中國文化價值觀是世界舞臺上一抹亮色,是我們的中國特色。以文化會世界,用文化與世界對話,使中國在處理各項事務時能做出正確的選擇,堅定並鞏固了中國走近世界舞臺中央的步伐。我堅信,中國未來的道路一定會愈走愈好,愈走愈寬闊!我們的祖國也一定會堅定地屹立在世界舞臺的中央!

  

  在世界畫卷中央添上一筆中國紅

  聖若瑟大學 鄺紫珊

  一說到中國,大家第一個想到的顏色是什麼呢?是紅色。紅色在中國人心目中有一種崇高的地位,它像徵著吉祥、喜慶、熱烈。它通常出現在什麼時候?國慶、過年、結婚,都是一些開心的日子。它出現的地方遠遠不止這些。我們的國旗是紅色,我們的節日春節是紅色,我們的人民幣也是紅色。貨幣是一個國家在世界經濟地位上最直接的一個體現,早在2007年,人民幣債券登陸香港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國際化,直到今年,我國已經與全球40個國家地區簽署了人民幣雙邊貨幣互換協議,說明這40個國家的銀行儲備開始出現了紅色。儲備貨幣裡出現了人民幣,更有一些企業也開始使用人民幣結算,甚麼意思呢?人民幣的國際化,穩定了其在全球貨幣體系中的地位,擴大了人民幣的國際影響力,也擴大了中國在國際社會的發言權。貨幣的互換,促進了國際貿易的便捷性,提升了國內企業參與國際貿易的積極性。像中國李寧、京東物流、農夫山泉,這些我們熟悉的中國品牌紛紛上市,走進國際舞臺,讓中國成為國際經濟外交舞臺上的重要角色。

  剛剛我看到有一位朋友在用手機拍照,這麼遠的距離不知道有沒有拍清晰呢?現在手機的功能愈來愈多,除了打電話,還能用來拍照、看劇、打遊戲等等, 而手機的品牌也愈來愈多,不知道大家都在用甚麼手機呢?咱們中國也有一個賣手機賣得很好的品牌,就是一個帶著八片紅色花瓣商標的企業──華為。我第一次接觸華為手機,居然是在國外,在芬蘭的一艘船上。當時大家在船上等著極光出現的時候,在我們狼狽地準備拍攝設備的時候, 一個當地的居民從他的口袋裡掏出了一部手機說,其實一部華為就足夠了。我們可以看到,這些真正為用戶著想、為人民著想的中國品牌, 受到了世界各地人民的喜歡。我還記得那名居民還帶我去了當地的華為專賣店,是一整棟紅色的建築,是那麼的亮眼,這些中國品牌走向了世界,讓中國製造得到了世界的認可。

  中國發展到今日的地位,與中國共產黨的帶領息息相關,中華人民在100年前選擇了中國共產黨。誰是中國共產黨?我們來看看1934年冬天的一個故事。那年冬天,紅軍長征來到了湖南汝城縣沙洲村,三名女紅軍借住在一個老人的家裡, 看到這位老人家中一貧如洗,連一條完整的被子都沒有, 臨走前她們打算把自己唯一一條被子留給老人,但她卻怎麼也不肯接受,於是紅軍姑娘用剪刀把被子剪成兩半,拿了一半,送給了老人,老人用顫抖的手接過了。這就是中國共產黨精神,這就是中國的紅色精神。在去年疫情中的春節,中國更是把這種精神,傳揚到了全世界 。就算我們正在被新冠肺炎攻擊,中國依然向全球150個國家提供抗疫援助。就像當年那三名女紅軍一樣,自己僅有一條被子也要剪下半條給老百姓。在共產黨成立一百週年的今天,我們依然堅守著這份奉獻精神,國家依然與人民生死與共,對世界盡責,對人類社會的發展作出貢獻。

  隨著中國的紅色貨幣、紅色品牌、紅色精神不斷出現在世界的各個角落, 我國在國際舞臺上的影響力愈來愈大。特別是去年抗疫的表現,全世界都看在眼裡,他們到現在才終於認識到200多年前拿破崙所說的話是正確的:中國是一頭沉睡的獅子,一旦醒來,將震撼整個世界。而今天「沉睡的獅子」已經醒了!這只和平、可親、文明的獅子,正一步一步地往世界中央走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