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道堂)認識膽固醇針

367

  Hi,我是Dr.Adam Leong梁文健醫生;膽固醇令人聞風喪膽,過高膽固醇的確會對身體造成損害,增加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現時醫生一般會以藥物幫助病人降低膽固醇,亦有針劑作輔助治療,究竟這款針劑藥物的成效如何?

  長期以來,一提到膽固醇,人們往往就覺得是個「壞東西」,認為會堵塞血管。其實,膽固醇是人體內正常存在的,是一種存在於血液中的蠟狀物質。

  膽固醇不僅參與細胞膜和神經纖維的組成,而且是合成膽汁酸、維生素D以及甾體激素的原料,並且能促進脂肪消化,幫助血管壁修復。然而,如果膽固醇超過正常值則容易引發高血壓、心臟病、中風以及糖尿病等一系列健康風險及隱患。

  但眾所周知,若血液中的膽固醇含量過高,便會對身體造成一定影響,例如患上高膽固醇血症。當血液中的膽固醇過高,便有可能在血管內壁上積聚,使血管變得狹窄,甚至閉塞。若有關情況出現在供應血液給心臟肌肉的冠狀動脈,更會引致「冠狀動脈心臟病」,即「冠心病」。而若果出現在腦部血管,則會造成「中風」,嚴重者甚至會半身不遂,更甚至會死亡。

  先來看一下膽固醇的區別:人體中的膽固醇分為高密度膽固醇(英文縮寫為HDL)和低密度膽固醇(LDL)之分。通俗一點來說,人們一般把高密度膽固醇叫做好膽固醇;而低密度膽固醇則是壞膽固醇。

  壞膽固醇過高容易在人體動脈壁上形成硬斑塊,繼而堵塞血管,引起心絞痛、中風或心臟病等。與此同時,好膽固醇具有保護心臟的作用。它可以把身體中多餘的膽固醇運回到肝臟,並排出體外。

  因此,人們通常所說的降膽固醇就是指減少過高的低密度膽固醇。

  理想來說,應該把血液裏膽固醇總量限制在5.0毫摩爾/升(mmol/L)以下,其中,壞膽固醇應該在3.0毫摩爾/升(mmol/L)或以下,當然,根據每個病人的不同病史及條件,有著不同的膽固醇水平指標。

  目前,市面上治療膽固醇的常見藥為他汀類藥物,是歐美市場上最常見的降膽固醇處方藥。

  如何保持健康膽固醇水平一直是健康衛生界研究的一大課題。究竟哪種方式最有效──是通過藥物治療,還是飲食調理或改變生活方式呢?

  人體中膽固醇主要有兩大來源:人體肝臟負責製造體內所需的膽固醇;同時,人體從所吃的食物中也獲取一些膽固醇,特別是動物產品、蛋類和全脂肪乳製品。

  飲食習慣差、運動不足、遺傳因素、肥胖、吸煙和飲酒都可能影響你的總膽固醇水平。

  因此,通過改變不良生活方式,例如,戒煙、少喝酒,以及適當運動和減肥都可以在不同程度上降低膽固醇。

  然而最近幾年有研究顯示,在服用降膽固醇藥物及通過改變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中,只有大約一半人效果明顯(達到把壞膽固醇降到40%以上),另外一半服藥者則看不到效果。

  除了藥物治療,皮下注射的PCSK9抑制劑亦能有效降低膽固醇。PCSK9是促進肝臟表面壞膽固醇受體進行新陳代謝的蛋白酶,故只要抑制PCSK9運作,便可增加肝臟回收血液中壞膽固醇的數量。醫生一般會在患者已使用他汀類藥物的最高劑量,卻未有顯著效果時,加入PCSK9抑制劑作為輔助治療,以額外減少60%的壞膽固醇,加快達到目標的時間。

  雖說PCSK9抑制劑效果顯著,但其注射頻率較高,每兩星期或每4星期需要注射1次,且有一定副作用,最常見為鼻咽發炎、上呼吸道感染、背痛和咳嗽等。

  最近,跨國製藥及生物技術公司,生產的針劑經臨床試驗,有效使患有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患者,體內含有的低密度膽固醇降低48%,而動脈硬化心血管病(ASCVD)患者,則可減少52%低密度膽固醇。

  其特點之一,是以更少的劑量達到療效,患者只需在相隔3個月施打兩劑初始劑量,其後每年進行兩次皮下注射即可。而相關針劑既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與他汀類藥物結合使用。

  所以,臨床上有很多方案去改善膽固醇,但需患者與醫生通過良好的溝通,共同努力,達到最佳效果。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必要時可參考相關專科意見,下期再見!

  讀者如有問題可電郵至[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