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不少朋友詢問做腸鏡檢查的注意事項。其實腸鏡檢查(又稱大腸內視鏡檢查或照腸鏡)是澳門較多居民常做的腸道檢查,曾做過的居民皆知道是利用一條柔軟而可彎曲的內視鏡,以診斷下腔消化道,大腸內窺鏡檢查發現病變、細胞異常、切除息肉、止血等治療功能。
對於有胃腸不適症狀,或者有基礎消化道疾病的患者來說,腸鏡檢查是極為有必要的,而且有家族史性結腸和息肉等患者,通過定期做腸鏡檢查,能夠及早發現疾病的生長速度和病變情況,便於以後的治療和根治,在臨床疾病診斷上能夠發揮較大價值。而為了能夠提高檢查結果的準確性,便需要檢查者配合醫生,做好腸鏡前和腸鏡檢查後的注意事項,能夠更為準確地診斷和治療病症。
腸鏡檢查前需要注意甚麼?檢查前須先將腸道完全清潔,有助順利完成檢查。檢查者需要禁食高纖食物3天,檢查前1天避免進食固體食物。下一步是排清大便,醫生會開處方瀉藥或進行灌腸。進行腸鏡前不要焦慮,保持充足睡眠和相關病症方面的處理,及時將自身有關病症情況告知醫生,能夠更好地使得患者做好腸鏡前的準備工作,有利於配合醫生完成腸鏡檢查。
在飲食方面具體來說,一般在做腸鏡檢查的前幾天,患者的日常飲食應該以清淡為主,減少高脂肪、高油脂含量食物的攝入量,建議多吃流質的食物,這樣可以讓腸道將食物更快地排出體外,避免檢查的時候腸道當中有食物堆積,影響檢查的結果。
如果在腸鏡檢查前,並未將腸道內的食物殘渣排乾淨,便會在檢查過程中不小心弄出便便。因此,在做腸鏡檢查的前1天,患者需要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服用具有清理腸道效果的藥物,藥物的劑量要謹遵醫生的指導,這樣能夠有效的確保胃部和腸道排空,減少腸道當中的食物殘渣堆積,避免檢查結果出現誤差或者錯誤。
有慢性病者則需及時告知醫生,如高血壓患者,在檢查前就需要避免吃降壓藥,如果說想要做無痛檢查,就一定要避免吃藥。腸鏡檢查後,患者需要注意檢查當天不可進行劇烈活動,有條件患者可作適當休息,這是因為腸鏡檢查,在檢查結束後患者會有大量氣體和液體排出。一般在腸鏡檢查後2小時,就可進食和喝水,而且,絕大多數患者有輕度腹脹的感覺,不用過於擔心,這一不適症狀,多能夠在排氣後得以緩解。在腸鏡檢查後,患者暫時都只能吃流質飲食,也可結合醫生的意見,吃比較軟容易消化的食物。
進行腸鏡檢查後,如有腹痛者,皆應及時就診。對於腸道疾病,通過以腸鏡檢查的手段,了解和掌握檢查前和檢查後的注意事項,能夠更好地幫助患者提高檢查結果的準確性,使居民根據檢查結果了解自身健康狀況,在臨床疾病診斷上發揮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