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講堂 之 康復與二次感染知多啲 余惠鶯

117

  最近這段時間,不少人都感染了新冠病毒,但是很多人不知道,感染之後,怎樣判斷自己是否已經康復了呢?根據眾多資料顯示基本是以下兩個標準:

  一、自身感覺症狀是否減輕,以及檢測結果是否轉陰。如果輕型患者體溫正常3天以上,且呼吸道症狀好轉,就說明身體康復了;如果普通型或病情更重的,則需要複查胸部CT。

  二、在檢測方面,如果能夠進行核酸檢測,兩次核檢結果都是陰性,且間隔24小時,可以認為沒有傳染性;若不方便進行核酸檢測,建議可以連續3天開展抗原檢測,如果均為陰性,也可以認為不具備傳染性。

  需要注意的是,在康復後的一兩周內,康復者依然可能容易感到疲勞。此時,在日常工作以及一些體力活動方面,要注意循序漸進、量力而行,千萬不要過度勞累,否則會讓身體恢復得更慢。

  那麼,感染者康復後,還會再次感染嗎?有些人出現了「復陽」是怎麼回事呢?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生物化學系教授、病毒學家金冬雁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我們發現奧密克戎是專找有免疫力的人去攻擊,所以它發生突破性感染跟再感染的機會是比較高的。它為了躲避我們人體的免疫力,它就改變自己,同時,這些改變使它的複製能力差了一些。」

  感染過目前國內流行的BF.7和BA.5.2的變異株之後,再次感染新的變異株的幾率有多高?如果多次感染會有怎樣的後果?會不會對人的免疫系統造成損害?所謂再次感染,也叫二次感染,是指感染恢復以後,經過一段時間再次感染新冠病毒,常常是由於新冠病毒變異導致的。現在我們感染BF.7、BA.5.2,如果出現新的變異株,仍然有再次感染的風險。

  目前從資料來看,奧密克戎毒株再次感染或者二次感染風險高於原來的毒株,包括高於德爾塔和原始毒株。從二次感染出現的時間來看,一般有一段間隔期,不會說感染以後很快再次感染,同一毒株的再次感染概率是極低的。即使感染了,也不會出現明顯的症狀,一般都是輕型。

  二次感染主要還是指變異株的突破性感染,突破性感染的時間間隔和臨床表現是密切相關的,間隔時間愈短,症狀愈輕,間隔時間長了以後症狀就偏重,這和我們體內的抗體免疫有直接關係。在奧密克戎毒株感染的狀態下,要關注老年人,把老年人保護好,這是至關重要的。所以說,儘管感染過了,在出現新的病毒流行株以後,仍要做好個人防護,尤其是老年人和有基礎病的人群。疫苗接種可以降低二次感染的發生,感染以後也降低住院的概率。所以,老年人和有基礎病的人群,我們還要強調去接種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