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講堂 之 幼稚園秋季手足口病的預防 余惠鶯

760

  如果患兒被診斷為手足口病,要做好家庭及幼稚園的防護措施:

  家庭防護措施:

  一、飯前便後、外出後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給兒童洗手,不要讓兒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觸患病兒童。

  二、照顧者接觸兒童前、替幼童更換尿布、處理糞便後均要洗手,並妥善處理污物。

  三、當孩子體溫低於38.5℃時,家長可以使用物理降溫的方法,並要注意給孩子補水,如喂及囑患者多飲暖開水。當體溫超過38.5℃時,則應該就醫,根據醫囑給孩子服用退燒藥。

  四、手足口病流行期間不宜帶兒童到人群聚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注意保持家庭環境衛生,居室要經常通風,勤曬衣被。

  五、兒童出現手足口病的症狀要及時到醫療機構就診。居家治療的兒童,不要接觸其他兒童,父母要及時對患兒的衣物進行晾曬或消毒。

  六、患病期間,孩子的消化功能減弱,飲食上應準備易消化的營養食物。出疹期間,尤其在口腔內水皰破潰成小潰瘍期間,可以讓孩子多吃一些流質飲食。病癒後可及時補充富含蛋白質和維生素的食物。加強幼兒膳食營養,注意食品安全,飲食鍛鍊搭配平衡改善體質。

  七、幼兒一旦患病需居家隔離至症狀完全消除,痊癒和復課證明後方可入園。

  而幼稚園相關預防措施:

  一、飯前便後、外出後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給兒童洗手,不要讓兒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觸患病兒童;為了保障孩子的健康,幼稚園也要制訂嚴格的預防措施。

  二、建立定時排查常規:在進出幼稚園時、早餐、午睡後的時間,檢查兒童的手部、足部、口腔3個部位是否有紅白點,如果有發現可疑症狀,及時將其與其他孩子進行隔離,要求家長帶孩子就醫,防止疾病的蔓延。

  三、加強與家長的合作:幼稚園的老師要與孩子的父母共同努力防止手足口病的傳播。老師與家長應定時溝通,交流預防疾病的經驗。

  四、定時消毒:玩具、餐具、課桌椅、樓梯扶手等容易接觸的東西增加消毒頻率。

  五、保持教室內的空氣流通:在封閉的空間內傳染病更容易傳播,幼稚園裏的教室時刻保證通風良好。在小朋友還沒有來的時候,教室提前通風。

  六、兒童衛生教育:飯前便後洗手可以有效的預防手足口病。在飯前飯後檢查小童的手是必要的。

  七、注意飲食:幼稚園的飲食要做嚴格的檢測,另外在特殊的時期,給小朋友準備一些能有效提高抵抗力的食物,例如青菜、水果等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

  孩子的健康成長,家居及幼稚園提供乾淨衛生舒適的環境十分重要,故要加強小朋友在家裏的衛生保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