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翻湧的歷史長河中,隨著書頁合上,那場悲傷的愛戀也漸漸拉上了帷幕。《紅樓夢》就像是夢一場,但卻吸引了無數人為之神往。小時候聽到「紅學家」,我為之感到震撼─一本書竟也有專門的學家!從此我就盼望著有朝一日能親眼看看這神秘的書卷。等到翻開它,我終於邂逅了靈魂知己─林黛玉。
這名愛詩愛花的女子帶給我極大的震撼。她的身影在我的心頭蕩漾,且深深地烙進了我的靈魂,隨我輾轉於世。林黛玉的美已然超越了世間萬般皮囊之美,出淤泥而不染的風骨在她的一生煥發光彩。
一開始,我傾心於黛玉過人的才氣與高潔的品格。詩是黛玉精神世界的載體,黛玉尤愛以詩揭事,以詩喻己。最讓我感觸良深的還是以花為主的詩詞。其中,我最愛《葬花吟》和《詠菊》。《葬花吟》出自《紅樓夢》中一幕家喻戶曉的場面─黛玉葬花。她在祭餞花神的前一晚去尋賈寶玉,豈料不僅無法進門探望,還在門外聽到寶玉與寶釵的嬉鬧聲。於是,她一邊祭祀花神,一邊吟詩,借由落花感傷自己的遭遇以及尋求幸福而不得的悲痛。一句「遊絲軟繫飄春樹,落絮輕沾撲繡簾」更是讓我切身感受到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格特點。她懼怕花兒褪色,花香盡失,孤苦無助的心境讓人不住憐惜。而《詠菊》則是黛玉借詩歌傾訴愁思,讚揚菊花的高尚美德。黛玉的「秋心誰解」,還有菊花的「千古高風」,無不傳遞她不與世妥協的心聲。我喜愛陶淵明的愛菊之說,自然也對有著相同愛好的黛玉有更深的眷戀。
後來,我憐惜黛玉的悲劇遭遇。寄人籬下,賈母對她只有血緣上的疼愛,卻並不鍾意她的品行。拖著病根與愁怨來到世上,少時喪父母,最後再帶著綿綿的傷痛辭世。命運對她未免太過殘忍,以致於讓人覺得無比心疼。和寶玉的愛情曾點燃了她生命的火焰,可又正是這束火焰吞噬了她。封建思想拘束了她,打壓了她,但也讓她成名、出眾。
《紅樓夢》是千古不朽之作,是文學史上一頂瑰麗的皇冠。而林黛玉作為其中的靈魂人物,恰如這座冠上最耀眼的明珠之一。她行止輕柔,靜如水,像拂過樹梢的輕風,又像初煦的晨光。縱觀千古佳作,怕也再難有人能與她媲美。黛玉會永遠活著,被世人永記。而我甚是榮幸,在小雨淅淅瀝瀝輕拍窗沿,霧藍色天空飄著幾片雲的午後翻開此書。黛玉,天氣迎合著你多愁善感的性情,而你卻吸引了我。如果可以,我多想你能從書裏走出來,相信現在的世界,必不會讓你香消玉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