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報恩,盡力量力 陳偉奡(濠江中學 高三(3))

1855

  沒有陽光,就沒有溫暖;沒有水源,就沒有生命;沒有父母,就沒有我們;沒有親情、友情和愛情,世界就會是一片孤獨和黑暗⋯⋯這些都是淺顯的道理,沒有人會不懂,但我們在理所當然地享受這一切的同時,卻常常缺少一顆感恩的心。

  人為甚麼要感恩?原因很簡單,因為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需要相互攙扶。父母、老師、同學、同事、朋友⋯⋯以至於山水田園、花鳥魚蟲等世間萬物都對我們有恩情!俗話說:「恩欲報,怨欲忘,報怨短,報恩長」。是的,在這人世間,我們要感恩的人太多太多,感恩之路太長太長。感恩是尊重的基礎,感恩是別人給你幫助,你接受後懂得回報。正所謂「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別人對你有恩,你就應該盡己所能去報答。

  2021年5月,甘肅白銀市黃河石林山地馬拉松百公里越野賽遭遇極端天氣,大批參賽者失溫、失蹤,比賽腰斬,最終造成21人死亡,8人受傷。比賽前,倖存者張小濤回到白銀,幫助救了包括他在內共6人的救命恩人朱可銘直播,賣出24,930斤蘋果。在這個故事中,張小濤是一位懂得知恩圖報的人。朱可銘只是在放羊的途中湊巧救了張小濤等人,挽回了他們的性命,可謂有莫大的恩情。而張小濤用行動去報答朱可銘的幫助。這些蘋果可能最終都會全部售出,張小濤的幫助只是把蘋果提前售出而已,但是他的行動卻有真摯的感恩之情。最後,他們兩人成了好朋友,還互有往來。

  然而,凡事都應有度,報恩也是如此。做任何事之前都應量力而為,不能因為要感恩、報恩而去胡亂做事。台灣一男子為了報答好友在大學時的照顧,竟然請他吃了一頓霸王餐。原來他約好友在一家高檔鐵板燒共餐,用餐後告訴好友說已經結帳,可以直接離開。結果,沒幾天警察找上門來。這名男子不僅沒有報到恩,反而令好友遭到起訴。他並沒有請人到高檔餐廳用餐的經濟條件,卻用這樣的方法報答好友,雖然說有一顆感恩的心,但他用錯了方法,最終得出來的結果反而是不好的。

  人這一生,不免會施人以恩,也不免要受人之恩。其實,有些恩,不是我們不報,而是暫時報不起;不是我們不願意做「知恩圖報」的人,而是報恩的門檻比較高,我們還沒能力跨越。「知恩」是根植於內心的一種美德,而不應該淪為凌駕於人生的負擔。那麼,我們到底要如何,才能做好知恩、感恩、報恩,成為一個懂得「三恩」的人呢?

  《朱子家訓.增廣賢文》中說:「施惠勿念,受恩莫忘。」施於別人的恩,不要掛念;受到的恩惠,不要忘記。我認為這句話就是知恩、感恩的好做法。除了別人給予的恩情應該時刻銘記外,我們還應該「報恩」。當然,報恩應該盡力而為,同時也需要量力而為,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最終報恩的效果,不會事與願違。

  感恩報恩,盡力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