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球中有大力量—《中國乒乓之絕地反擊》觀後感 李漢鈞(新華學校 初三B)

63

  在觀看了影片《中國乒乓之絕地反擊》後,我深感其中蘊含的堅韌精神與磅礴力量。這部紀錄片,以小小的銀球為線索,串聯起中國乒乓球的發展歷程,展現乒乓球在中國的深遠影響。我在其中看到一種永不言敗、敢於拼搏的精神,看到了歷代英豪為國家榮譽而戰的具體形象,看到一個國家和民族從挫折中奮起的艱苦歷程。

  影片講述中國男乒在世界賽場上從低谷到巔峰的崛起歷程。但這部影片最獨特的地方在於它不是單單表現「輝煌」,而是在追尋「歷程」,用鏡頭帶著大家一起尋找中國乒乓球隊能夠取得輝煌成就的原因。

  懷揣中國夢,心中有力量

  電影開頭,一位叫戴敏佳的教練自願放棄在意大利的高薪工作及舒適生活,毅然決然回國擔任國家隊主教練。當時,國內外的物質生活還存在一定的差距,那他為甚麼還會這樣選擇呢?其實這個問題近代史上已有多位仁人志士回答過,比如錢學森、華羅庚等等。從他們選擇用自己的才華報效國家而不僅僅是換取財富那一刻起,他們就獲得無窮大的力量。當一個人的心中有了偉大的夢想,個人生活中的困難就不值一提了。所以,在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到,物資的貧乏、腰傷的折磨、一次次失敗⋯⋯統統打不倒戴教練以及他身邊的那群同樣懷揣偉大夢想的人們。懷揣中國夢,心中有力量!這為中國男乒的絕地反擊埋下伏筆。

  捨「我」方能成就「我」

  乒乓球被譽為「國球」,它在中國的普及程度和影響力是無與倫比的。但卻還是和其他很多體育項目一樣,大家所熟知的只是一些經典的比賽及少數厲害的球員,而並不了解推動這項運動的多數幕後英雄。

  《中國乒乓之絕地反擊》又一特別的地方在於導演的鏡頭並未一味追隨優秀運動員,而是呈現很多默默無聞的幕後工作者以及那些同樣付出心血和汗水卻沒有機會在賽場上綻放光彩的「陪練」運動員。我看到他們在訓練中的艱辛付出,看到他們在比賽中的頑強拼搏,看到他們在榮譽背後的汗水與淚水。他們,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乒乓精神」,讓我深受感動。眾人拾柴火焰高,正是所有人忘我的付出,無私的奉獻,才成就了中國男乒的絕地反擊!

  他們的名字也許永遠不會被世人知曉,但當「中國男乒」重新奪回象徵男團最高榮譽的「斯韋思林盃」時,我相信那也是每一位幕後工作者的輝煌時刻。那一刻我突然想到了天安門廣場上的人民英雄紀念碑,無數的無名英雄的血汗成就祖國的輝煌和榮耀!在這一份至高無上的榮譽面前,個人的暫時的得失並不值得計較。

  球不落地,永不放棄

  在影片中,透過一個個飛舞的小銀球,我再一次具體的理解「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理解「鍥而不捨,金石可鏤」;理解「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課本中那些抽象的詩句在此刻得到具體生動的詮釋。

  我們要如何面對失敗?影片從始至終都在引導觀眾思考這個問題。看完影片,我開始明白:面對失敗,放棄是最簡單的選擇但也是弱者的選擇。而能夠在失敗中不怕嘲笑、不怕誤解,繼續不斷迎接挑戰,才是英雄的姿態!

  在影片中,我看到了中國乒乓球運動員的堅韌不拔,看到了他們為國家榮譽而戰的決心,看到了他們一次次將中國國旗升起在國際賽場的自豪。他們,用小小的銀球,承載起了時代的力量,展現了中國人自強不息的精神風貌!

  看完這部電影已經很久了,但每每回想起電影中的種種情節,我都激動不已。我恍惚看到自己已經化身為一枚小小的乒乓球,心中早已蘊涵萬千力量,在祖國大地上馳騁奔跑,奮勇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