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思妙想琴澳夢──讀《澳門民間故事》有感 梁樂瑤(澳門培正中學 初三)

1736

  在書海中體會帶來的新奇和百趣,那也痛快不過了。暢想,顧名思義就是,無拘無束地憧憬著一切,在自己的夢想世界中不分對錯,放膽想像就對了。澳門,地方雖不太,歷史沉澱下,在坊間流傳不少東西元素並存的民間故事,當中有極富神奇的傳說、有淒美的愛情故事、有詭異的迷信故事等,你聽過嗎?

  翻開《澳門民間故事》一書,我似乎走進時光隧道,遊歷於本地人的集體回憶內 :「星星公園,原來記載了牧羊人與一顆會說話的星星的思念和愛」、「大三巴西側那條幽靜的戀愛巷,人們傳說著一對殉情男女愛情永固的淒美故事」和「老鐵匠很不尋常地在東望洋山腳一口古井,用找出來的菠蘿來還債,是現在只有老一輩知曉的『菠蘿井』的傳說」等,這些昔日在老澳門家曉戶曉的民間故事,透過廣大民眾的口耳相傳,是本地獨特的文化底蘊的寶貴遺產,正好體現了澳門作為東西方思想風俗交融的見證。它既繼承發揚小城的獨有人文味道,同時讓人加深了解澳門,熟悉澳門,彰顯了澳門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角色和地位。

  自回歸以來,澳門發展一日千里。過去的1年,別具歷史意義,是落實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關鍵之年,在國家的助力下,「琴澳一家親」的夢想得以成真,我忽發奇想,書中介紹了許多無數年代一直存在的奇石,都有著它自己的神奇傳說。

  今年重陽節,我登高大潭環山徑,偶遇有一塊奇石,它的大小、形狀,都很像一副放在架上的棺材,婆婆邊看邊笑說,這副橫放的「棺材」代表「橫財」,是個吉祥石呢 ! 我之後打開地圖觀察一下地形,發現了一個意想不到的圖案 : 路區像一隻張著大口的活虎,橫琴自貿區就像舞爪動靈動的虎身。而澳門半島裏,我就覺得它像一雙振起欲飛的雙翼,整個「琴澳」地區在我的眼中,活脫脫是一幅如虎添翼圖。

  澳門地方雖小,以前更是無人知曉。但今時不同往日,琴澳的雙地發展,讓我們可以無拘無束地憧憬著未來,可以深懷勇氣實踐自己的目標,共築屬於我們這一代的記憶。

  梁樂瑤(澳門培正中學 初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