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選擇一個人成為靈魂知己的話,我會選《西遊記》裏面的孫悟空。這並非因為他是人們口耳相傳的美猴王,也並非因為他是受人敬仰的齊天大聖,而是因為他的不甘平庸,他的執著,他的勇氣和他的仗義。這些都是我曾嘗試過且渴望真正擁有的品質。
小時候,我並沒有直接讀原著,而是從跳進水簾洞的故事中了解孫悟空。在一眾猴子中,他敢於站出來,不理會別人的勸告和嘲笑,跳進了水簾洞,用實際行動征服了花果山的猴子。我有時候不禁想,如果面對同樣的情況,我做得到嗎?就算做得到,那我敢去承擔有可能失敗的風險嗎?孫悟空真是藝高膽大,也可能單純是因為他有一顆敢於嘗試的心。此後,我把這則故事銘記於心,在受挫折的時候提醒自己也要勇敢地去嘗試。
讀初中的時候,我曾經被幾個玩得最好的朋友「冷暴力」,毫無徵兆地。當時,我一切順著他們,每次被他們氣哭後,都在想那位一棒指蒼穹,隻身鬧天宮的孫悟空。如果他遇到這種情況會怎麼樣,他在天宮敢於訴說自己的想法,敢於反抗他人的欺壓,敢於用實際行動反抗不公。做弼馬溫,大鬧天宮,這欲與天公試比高的精神是我羨慕的,即使反抗之後會迎來被鎮壓的命運,他也絲毫沒有後悔,也不會祈求於虛妄的奇跡。他以雙手扯斷命運,並將其「加冕」於其身的荊棘,不求仙佛,不求世人,只求自得於心。
後來,我轉校了,來到父親以前就讀的母校。這裏的同學比之前貴族學校的同學和善很多。但是在這裏,如泰山壓頂般的作業,毫不留情面的老師,漸漸逼近的中考焦慮感,無一不在衝擊著我。但我明白這一切都是在為自己的人生負責。孫悟空在被唐僧救出來後,雖說心有不滿,但也陪唐僧踏上去西天取經,而且變得愈來愈有責任感。在三打白骨精時,他被唐僧誤會了,但即使被趕走後,他也會折返拯救唐僧。對於需要負責的事,他雖然有抱怨,但最終也會將其挑在肩上。如果我問孫悟空,「這……值得嗎?」我相信他一定會說,「這是我自己選擇的路,經歷的種種便是我的因果。既然是我選擇的路,那就不需要問,這條路本身就是我的意志。」一路走來,他變得更加成熟,風霜打在雙鬢上,也只是輕輕掠過,並未留下痕跡。
經歷九九八十一難,孫悟空最終戰勝佛。我也想像他一樣灑脫快活,而且不畏艱險,認真負責地過著人生,這也是我心中的寄託,以一種「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的態度,做人間的孫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