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伴不結盟 樂 仁

200

  不管是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又或是國家領導人最近倡議的新時代全天候中非命運共同體,其實,莫不建基於結伴不結盟的獨立自主和平對外交往政策,且是一貫以來堅守的準則,首要是建立起來和平大環境,然後在尊重彼此「底線」,正視各自國情,推進大家合作、互補、互惠互利,來創建共同利益最大公約數,令到大家都能從合作中,照顧到自己的利益,同時也照顧到對方的利益,當有分歧,便放下爭端,求同存異,開啟彼此合作的步伐,從而在共建中實現降低內耗,呈現出來共同利益共享的互惠格局。

  如果將這種發展模式說是「中國模式」,那麼,可以看到當中最大的分野,其實是要與美西方發達國家、經濟體奉行的「華盛頓模式」有所區別,將「中國模式」賦予獨立自主自強、「和」、「大同」的精神,凸顯採用「中國模式」推進彼此合作發展,絕非美西方發達經濟體般的殖民、掠奪、自私自利、利益最大化甚至「森林定律」形成零和博弈,強者將弱者打到,然後予取予攜,不斷「榨乾」弱者,並且以強者姿態佔上合作的主導地位。

  「中國模式」,正是建基於獨立自主的平等互利基礎上,展現共商共建;而且,更大程度是「強者」有責任擔當做好合作平台上彼此、各方的共商共建,照顧弱者的關切、需要,以至一定程度上「讓利」,以利他來構建共同體,展現出來大家都在交往中建立起來互信,且經過互相合作互惠互利共贏的實踐,能夠由強者當好責任擔當,令到弱者不斷夯實信心,信任彼此合作必然能夠照顧到弱者利益,促成大家在攜手共進中助力弱勢、以大帶小,令到弱勢有更大的生存發展空間。

  這,其實正正要求大國、強者必須依循當初的設計部署,也必須始終如一肩負起責任擔當,照顧弱勢來謀求和平、共贏、得到分配的發展規則,且在信任下攜手畫好最大「同心圓」,尤其在分配上,因為這個環節最容易因利益的「不均」、「失序」而影響了合作雙方、各方的和諧,一旦「和」、「求同存異」失序,原本多團結的共同體,難免會引發衝突鬥爭,「因財失義」。

  正是分配問題,環顧古今中外,所引發的爭端、戰火,大都從這個「分配不均」衍生了爭鬥、你死我亡的對抗。中華民族正是看清當中人性弊端,才會在各種思潮中,都匯流到「和」、「大同」,在共建共贏共富共享的分配環節和共同發展階段,都會強調「義利觀」,且在利己利他中會有強者讓弱者、大者讓小者的溫良恭儉讓形成辭讓之心,謙遜、禮讓,不會以強凌弱,這種精神,主導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促使結伴不結盟構建「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