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道 樂 仁

70

  如果說「和」、「大同」展現出來和而不同,推動多元並存格局在同一整體中有各自運行,也有共同成長,最終是在百花齊放環境中成就了各不相同主體得以健康有序運行和共同發展,那麼,這個國度可算得上是今天外界稱之為「中國智慧」、「中國模式」,但是,在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發展中,我們有一套尊稱,謂之「王道」。

  「王道」,顧名思義,也就是有別於「霸道」的待人處世、社會國家運行法則,是與「侵略性」區別開來,能讓大家在互諒互讓中,保持既合作,又能互相競逐追求「競賽」而不致相互侵害的積極、激勵式攜手發展的一套良性互動模式,以中華傳統文化、文明的精神「和」、「大同」、「義利觀」來體現謙讓,互相促進精神價值。

  最重要的還在於「非掠奪」形式的共存關係,反而經過謙讓,展現將他人等同自己一般的「天地與我共生,萬物與我為一」共生要件,來成就自己,也感染他人,共同匯流進入「王道」世界,成為和睦共存而可以驗證能成功開花結果的人際、地域和國際關係,生生不息,只要人們遵循這套價值觀、運行法則踐行,便必能取得成就。

  能夠以這種智慧來成就個人、群體共生,說明了是可以實踐,有效通過驗證的方法,只要保持對「天地人」敬畏之心,對他人猶如自己,以謙讓來存續人際、國際關係,歸根究柢,便沒有不能調和、擺平的利益衝突,便沒有利害關係中任一方「蝕底」的「計算」。反而,在「和」、「大同」、「義利觀」的指引下,市場的「餅」做大了,大家能夠分享的比例儘管依舊,可是「份額」卻加大了,形成共同利益、命運共同體的「成份」增長了,是群體在相互競逐促進中,以「王道」達至的利益增長不二法門。從中,也展現人是群居動物,是社會、國家建設的思維,才會在共存共生中,有組織群聚的需要,也體現「分工合作」要義。

  於是,霸道不長久,王道能夠感召更多人參與到共同體建設發展進程,也藉著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發展的「維度」,來驗證行之有效,並非一如今天美西方世界般,從過去掠奪、殖民、霸權走過來的所謂「先進」、「繁榮」,卻是「霸道」行徑的「風光」可以比擬。

  更重要的還在於,不恃強凌弱,能夠謙讓,便能夠遵循先輩感悟「天地人」共存的生生不息環境,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展現萬物與我為一的共生共建價值觀,來應對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變化考驗,拓展人的價值,從「王道」擴展更廣闊生存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