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看「中國式現代化」,當然映入眼帘第一個「命題」,是「中國式」,由此可見,今後中華民族、中國國家所追求的與時俱進現代化發展,只能是「中國」模式,是中國大纛下追求革故開新,以現代化的時代里程碑,引領國人前行,實現國家民族復興的特有模式。它只能按照中國歷史文化文明特徵,按照中國國情來求取與時代相適應的現代化、精進。
為此,再看「中國式現代化」的內涵,概括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人口規模巨大、共同富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走和平發展,從中可見,是針對國家民族當前特質來展現「中國式」的要求,不能「張冠李戴」接上了別人的元素、特色強加諸己,便以為可以模仿他人的成功經驗直接代入中華民族、中國這個龐大體量、歷史悠久、文化文明源遠流長國度,實現一同於他人的「現代化」,以為可以將美西方發達國家的「複製」過來。
正因,我們國家民族有自成體系的一套「系統」,且各種主客觀元素有異於西方世界,才需要按照「中華『系統』」行事,追求現代化。何況,從中國式現代化揭示的內涵,不難從共富、協調、共生、和平的指示中,體現我們今天依然依循老祖宗傳統文化文明、思維,不忘「原本」、「初心」,遵從民族魂、國魂「和」來展現出來「和、大同、祥和、仁愛」,以人為本,也從這些「指標」可以看清,不獨以人為本,且是按照易、太極指引的「天地」「道」、「天地人」來契入「做人」,再學「做事」實現人靈性駕馭「事工」,在中國式現代化的追求中,還會以全人類福祉的和平發展作為前進道路和目標,由是,即體現國家領導人提出來的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故此,無論是共同發展、共同富裕,以至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都體現出來「和」;可是,又在人口規模巨大,以至從中暗示的地域廣袤、地區差異巨大等「差異」同時存在於中國式現代化、期間要克服各種短板挑戰,因而正正契合「和而不同」,亦即,在集體中會有差異,但只要具備融和、包容能力,便不妨礙「和」的建設,展現和諧共存大環境。這,正正是中華民族、文化文明優秀之處,是建基於「和」而不忘「初心」、保留「原本」得以代代相傳,體現人精神價值的重大真善美。
從中可見,中國式現代化,完全按照中國特殊國情,按照中國國家民族精神「和」來追求發展、革新的道路,而且,必然要透過德智體群美「五育」來熏陶下一代,達成接棒交棒的重大歷史時代任務,薪火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