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魂 樂 仁

168

  當我們明晰中華民族在追求生息發展、維新過程走上現代化大道,追求民族復興,是回復過去國家民族展現出來「大一統」的富民強國、太平盛世局面,其中的「大一統」,與美西方世界的強大卻是採用霸凌、強權稱霸手段有別,且有別於其侵略、掠奪、弱肉強食的「森林定律」、「二分法」思維和行動來看待世界各地的發展,絕不容許他人「超越」變成「第二」。為此,我們可以深明,中華民族今天面對新時代新征程追求中國式現代化實現民族復興,何以遭到美西方國家的「排擠」、打壓,祭出科技戰、金融戰和軍事抗衡。

  當然,中華民族面對美西方的各種打壓,依然保存「原本」、「初心」不墜,按照民族魂、國魂的「和、大同、祥和、仁愛」,做好自己,以「天地」、「道」、「天地人」的定位,踐行人的價值來待人處事,且「我行我素」,盡其在我應對外界各種阻撓打擊而作出相應的反應化解矛盾危機,也是遵循先賢確立的,秉持「以人為本」,先學「做人」,再學「做事」,締造人類命運共同體,以「和、大同、祥和、仁愛」感召國人和世界上有同樣意識的人,這正正是「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以及「求同存異」追求在「和」中凝聚共同力量的展現。

  為此,說中華民族「大一統」,當中,儘管體現在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的「制度」和「標準」,令到我們多民族、地域廣袤國度、資源分布差異重大的國土下,能夠更好有向心力溝通,共建共享。但是,其中,還有個核心價值「和」的存在,正是「和」,和為貴,才能凝聚人們、各民族共同發展,爭取「最大公約數」。從這種發端於「和」,體現「人」價值的生息發展、維新、去蕪存菁而自強不息,對比美西方採用的侵略、殖民、掠奪、霸凌手段,便可以找到明顯分野,從而印證,何以我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降,走的是「不結盟」之路,卻又「以人為本」,在改革開放四十多年歷程中,與世界各地,尤以周邊國家處於和平共存環境,僅有抗美援朝、對越南自衛還擊戰、「珍寶島衝突」和跟印度仍在邊境有零星衝突,基本上,新中國呈現的正是追求和平發展的大原則,近二十年來的發展、成長,營造區域、世界和平發展大環境,才能說得上「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只有不斷看清中華民族源遠流長,至今走上太平盛世的大道,當中民族魂、國魂的指引,以「和」來促進「大一統」,並非掠奪,才能在世界百年未有大變局中,做好國家、民族的「以人為本」,展現「人」的價值,守本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