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 樂 仁

55

  近現代以降,西方列強崛起,大致經由航海以船堅礮利征服航海沿線地區,打開資源供應和商品貿易海上通商渠道,並傳播其文化、學說理論,而《進化論》傾銷作為當中代表,宣揚的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思維,帶動「森林定律」弱肉強食的論據。因而,憑藉航海開疆拓土,在科技、軍事強勢下,衍生了殖民、侵略,掠奪所到之處資源供本國提升生產力、製造力,復將產品遠銷各地,從大規模生產中形成不同層次價格競爭、搶佔市場,呈現強勢壟斷的一條「森林定律」供需鏈條,及後又加入資本壟斷,奠定了全球話語權。

  這就是建基於「森林定律」發展起來的侵略、殖民、掠奪模式,甚至經由西方操弄下的話語權來「判斷」「先進」與「落後」,西方文化文明被譽為先進文明,而被侵略、殖民、掠奪地方因「落後」才會遭受打壓,要發展,便得向西方「先進」學習,按西方文化、文明「標準」來「改造」自己,才能跟他們的發展道路實現自己的更生換代,扭轉國力,實現發展提升。

  如果將這套隱藏了「森林定律」侵略性、掠奪本質的論述奉為教條,要擺脫落後、貧窮,便只有按照西方發展強大的「唯一道路」來自我「革命」,去掉自身的「落後」元素,移植西方「先進基因」,那麼,便無視西方那套「霸權」、「霸道」行徑,且認同他們的準則、精神價值,參與到「森林定律」中「物競天擇」,只有強者才能「贏者全取」的發展道路,丟掉了中華民族「王道」的「和」、「大同」、「義利觀」和「價值觀」,變成「黃皮白心」的群體。那麼,設若能夠省思,中華民族擺脫「落後」,自我革新走上先進發達國家道路,是否只有完全丟掉祖宗的瑰寶—中華文化、文明,才能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其實,這也正是晚清、民國那個歷史時期國人救國圖強有所思考、爭論之處。洋務運動、五四運動,都先後呈現怎樣圖強的論述,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全盤西化,甚至將漢語拉丁化採用拼音來展現中國語言文字與西方「齊頭並進」來掃除文盲……這些,來到今天,新中國帶領國人圖強,終於將「中國式現代化」向國人、世人展示,到底我們要走一條怎樣的發展、復興道路。而最大特色,正是「王道」,以「和」、「大同」、和而不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當中,其實是梳理了近現代我們國家民族,以至世界的發展更替,終於理出「王道」的中華文化、文明精神,不走西方「霸權」一套,且制訂各個時期、不同領域的發展革新進程和目標,但,歸根究柢,還是必須具備文化自信來堅守「王道」,立己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