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棒交棒 樂 仁

192

  只有從歷史、文化、文明延傳中,領會中華民族內涵,從哪裏來,往何處去?這個民族、國家,千百年來在發展進程中,是怎樣「守本」、「開新」來適應時代發展的各種考驗,練就一身可供檢驗的精神價值和「內功」總是屹立於時代潮頭,引領中華兒女前行,強調從國魂、民族魂精神價值「和、大同、祥和、仁愛」出發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以人為本」,就是要彰顯「人」的價值,於「天地」「道」的不易中,確立「天地人」定位,好好依循前人訓誨學「做人」,再學「做事」。

  於是,不管在哪個時代,哪個朝代,中華民族總離不開仰望前人、聖賢,來檢視中華「系統」的運行,檢視國家民族發展,迎上新時代,有否歪離「原本」、「初心」,尤以「人」這個元素,經歷社會經濟等發展變化,「人」的「心」會否變得背離「人」的精神價值,從而首先「修正」人心,再從「做人」中,發展到「做事」,才不致令到社會產生畸變。

  當中,便有承前啟後、薪火相傳、繼往開來等的責任擔當,賦予一代代人接棒、交棒的任務。而且,當中接棒、交棒,並非一種形式,更非一組動作,接過了前人的棒,交給下一代便完成任務。而是,接過棒後,怎樣將國家民族引領向更好的未來;怎樣將國魂、民族魂展現於當代、後世而不墜。不失「原本」、「初心」,是接過棒後要將之「現代化」適應時代發展的「改革」任務。「維新」,正是從這些言傳「可說」中,以「不可說」來放於一代代人肩膀上的自我要求,肩挑重任,無怨無悔,才體現接棒交棒、薪火相傳、繼往開來。

  看看,國家主席習近平3月在十四屆全國人大閉幕會上致辭,談到「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接力棒,歷史地落在我們這一代人身上」,可見,不管時代怎樣發展,潮流怎樣嬗變,中華民族在盛衰更替過程中,始終依循「天地」「道」、「天地人」的規律、定位,尋求生息發展而總由一代代人接棒交棒,繼承聖賢、哲人、志士的職志,守本、返本開新,為的,正是創造國家民族適應時代演變的發展路向,瞄準目標,「以人為本」來在「人」的定位中,學好「做人」再學「做事」,體現從「修」出發貫徹「齊治平」,才能達致「平天下」、天下太平,展現「和、大同、祥和、仁愛」的民族魂。

  能夠從這個「原本」、「初心」出發,一代代人接棒交棒,才是中華民族不管遇上哪些時代挑戰,都能夠守本開新,「以人為本」,不獨造福國家民族,也因為「人」是群體而必然要面向人類這個集體,造福全世界。

  樂 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