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歷史、時間長河形成的生存發展經驗,契合時代、朝代更替,出現一次次興衰,提供後世很好的發展經驗,讓大家可以按照民族人格、民族精神「和」、「大同」,求取天下太平,造福當代,也庇蔭子孫。依照這條發展長河、發展脈絡,求取現代化,改進當下弊端、短板,國人便能少了再三探索的付出和成本代價,也能節約時間,很快便能實現太平盛世願景。更者,能夠依循初心、按照歷史文化文明長河前行,在不可知的未來疑惑中,更具備可以預見成果的信心,又能夠在探索過程中少走歪路,這,才是中華民族生存力的韌性。
為此,何以當國家宣告實施改革開放,便能在一窮二白薄弱底子中,在各種挑戰、風險衝擊下,逢山開路,遇水搭橋,披荊斬棘衝過一次又一次險阻,僅以40年時間,產生翻天覆地變化,國家躍上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不到半個世紀,便能全面脫貧,建成全面小康社會。且在供應鏈、產業鏈上,佔上全球最齊全的領先地位,成為不少國家、地區的第一貿易夥伴,以至繼續以獨立自主的和平對外交往政策,不卑不亢站立世界民族之林,且日益靠近國際舞台中心。只有理清當中要義,看清中華民族在「和」、「大同」民族精神、民族人格引領下,依循既有的發展生息大方向、主路徑走過來,其實,太平盛世願景,是可以實現的。
正因願景可期、可以實現,才不至僅僅是「烏托邦」,淪為虛無、空想世界。正因為國人在既有歷史文化文明長河中,總會指引「盛衰」、「密碼」,從而揚長避短、去蕪存菁、革新甚麼,要保留、鞏固甚麼,可謂清晰不過,也能迅速在國人中形成共識,畫好「同心圓」,指引最大公約數,用不著「探討」、「爭論」,將精力、時間花費在無效、低效的「選擇」上;反而,遇上問題,國人一乎百應,很快具備共識,便能以最迅速時間,走在問題變化前頭,防微杜漸、止血止蝕,將打擊、損失降至最低,保存實力奮起跨過困難逆境,以同心同德、求同存異的「和」、「大同」匯聚人們意志,形成合力,奪取成果。
改革開放過程中遇上的各種體制、經濟、民生、發展問題,以至大自然災害打擊;又或新冠肺炎疫情至今兩年多的「瘟疫」肆虐全球,可以說,在過去40年多年間,沒有一個地方、國家一如中國、中華民族所承受的衝擊、生死存亡考驗。但,回過頭來看,我們又似輕舟已過萬重山,概因,在不可知的疑惑中,國人總有可期、可以實現的願景和未來,提供大家更具自信的力量,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