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態平衡 樂 仁

166

  面對內外變化,個人、國家民族的生存發展,在在考驗著智慧,尤以當有需要時作出「妥協」,不刻舟求劍「一路走到黑」,保存最佳實力,追求利益大於損害來強化實力勇於前行,是古今中外必需具備的「功力」,才能更好發展自己,降低與外界的衝突,更好保護自己。

  國家領導人當年看到國際大勢演變,提出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危機,然後謀求「一帶一路」戰略布局,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正是中華民族「和」、「大同」、「義利觀」應對國際大變局的「妥協」智慧,認清只有確保共同利益、多元共存,才能化解「森林定律」、「單邊主義」的傷害,審時度勢,調和、平衡大家的利害得失,確保人類能夠共存共榮,共同營造好大市場、新世界。

  這樣說,並非指我們國家民族的「妥協」是權宜之計,是利用「手段」而非真心誠意體現「和」、「大同」、「義利觀」。而是只想以此說明,我們秉持「和」、「大同」、「義利觀」來追求共榮共存,來營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真切希望攜手世界走向這個宏大目標,但是,也必然會有人、有國家並非這麼想而能配合世界希望多元化、多邊主義的共建共榮共享大道。

  明乎此,才知道何以我們國家領導人能早早看到世界演變的大趨勢,提出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論述,從而審時度勢,攜手「同路人」並進,也從妥協、調和中,平衡好利害得失,做「最好的自己」,來確立中華民族始終秉持的獨立自主和平對外交往國策,來感召更多朋友共同構建、擴大朋友圈,將「市場」、「生存」的空間擴大又擴大,讓人們有更多元、更大的選擇空間來體現可以妥協的選擇,趨利避害,適應時勢的演變。

  這種妥協、調和的智慧,主導中華民族跨越險阻前行,正正體現「現實派」作風,不會空談「理想」、「主義」,更不會在妥協、調和的時候令到所走的發展道路、追求目標變為空洞的理想,卻如空中樓閣,水中月鏡中花並非真實,難以達到。

  尤其是適應時勢、審時度勢調和發展和利害得失的時候,怎樣求變,怎樣理順一套「變法」方略,其實,中華民族有著上下五千年信史、文明的定國安邦、庇佑蒼生社稷的民族「基因」,總是為著「天地人」體現道、自然與社稷蒼生和諧共存、共融、共榮的方法,形成適應時代發展而體現人文提升的追求,不斷穿越時空,薪火相傳。

  妥協,正是以智慧調和、動態平衡,營造更好的共建共榮共存大環境,體現中華民族精神「和」、「大同」、「義利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