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明顯,全球化、自由經濟、自由貿易帶動起來世界資源互補、產業分工合作的共建共生大環境,且在資本、人才、技術流動中,形成了分工合作推動產業更好發展、造大市場的良好氛圍,體現了中國傳統精神「和」、「大同」,在全球中促成經濟發展,惠澤民生。
可是,人性總有陰暗面,總有自私自利一面,設若不加以限制,不能從制度、法規、秩序的構建中予以平衡協調各方利益達到互惠互利,可以想見,便會掉入「森林定律」、以強凌弱的負面中去,弱勢便會掉入「陷阱」,成為強者餐桌上的菜單。
於是,今天的逆全球化,不是全球化的本質,是當強者無視全球化形成的規則秩序,以強凌弱任意妄為才出現的一種逆反現象,形成了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不顧全球化維護的利益分配和平衡,僅僅以一己私利出發,便可以打壓其他發展中國家地區,作為「奴役」。如果人們能從全球化、自由經濟、自由貿易興起的年代,一路檢視下來,其實,當中並非沒有這種「打壓」個案,只是,那時候資本、金融的力量未張狂到目空一切罷了,才給人有「個別例子」的錯覺,以為事不關己。
回看上世紀八十年代,美國以「廣場協議」打壓日本,令其經濟一蹶不振至今;甚至見到日本科技迅速發展,晶片技術威脅到美國的科技、經濟利益,也一併予以打擊,令其晶片科技產業「到此止步」。而另一宗個案,是法國「阿爾斯通」公司遭到美國政府「擄人勒索」式「吞併」。我國「華為」、「孟晚舟」事件,只是當年「阿爾斯通」的翻版。不同結果的是,法國政府無力救援,「阿爾斯通」終要易幟;而我國強大實力,在國家、企業、受害人堅持下,有了「中國紅」的結局,也有了華為精進生存下來的中國版本,向人們展示全球化、自由經濟、自由貿易在中國傳統精神「和」、「大同」指引下,可以在中國大地有力抗禦「逆全球化」的世界大變局和無理打壓。
這些,又教人聯想到,總是在分配問題上出問題,正是人性自私自利,又在強勢下失卻了世界秩序、制度的規範,才會讓強者無視在全球化大環境中應遵循的共建共贏共富共享,一旦發展紅利可以被強者操控分配,予取予攜,那麼,亂象必然叢生,弱勢必遭欺凌。這,便會回復到過去西方發達經濟體在全球掠奪、殖民的時代,弱勢國家、地區只有被洗劫、被屠宰的噩運,一切「自救」,只會迎來更慘烈的殺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