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實施改革開放,完全是按照自身走獨立自主和平發展道路的國策,面對國家民族生死存亡危機,尋求完善治國理政,推進工業化、現代化來實現自強的發展道路。
而且,這種求變革、創新的道路探索,完全按照國家民族精神、稟賦、能力和條件來革新,補好各種短板,按照呈現的問題作為導向來解決問題、化解危機,不好高鶩遠,也沒有脫離實際,更不會以他人的「成功」結果作為「全抄」版本。於是,實幹,以國家文化文明來支撐中國走改革開放道路,竟然被我們從實幹幹出適合自己國情的發展形態。
經過40多年,改革開放取得一個又一個階段成績,初期以增強製造業、生產力;到加入世貿;再到提振科技實力,按照「四個現代化」的要求與時俱進,一路下來,離不開依照國情、能力、開放、改革,藉以挺進,攻堅各個難關。
甚至,面對國家陷入國際政治危機,都不忘初心,穩守獨立自主自強和平對外交往原則,「不結盟」,卻與世界各地結伴同行,走出一條屬於中國的道路,創設了發展與安全兼顧,契合自身國情的發展道路,有別於「華盛頓模式」。
這套發展規律,並非先制訂「中國模式」來形成自己發展的道路;反而,是在取得各種經驗以後,向世人呈現我們是怎樣走過來的歷程。
為此,「中國模式」,是外人稱呼中國改革開放、獨立自主自強和平交往的經驗賦予的稱呼,來區別「華盛頓模式」。更明顯的是,「中國模式」,並非「殖民」、「侵略」的發展、損人利己模式;更不會行使霸權,以強凌弱,才能博得發展中國家的認同,希望參考「中國模式」的發展元素,結合自己國家民族的實況,在全球化以致產業全球化的世界潮流中,找到自己生存發展空間,確保發展與安全,而非愈發展愈貧窮,愈發展便愈資不抵債掉入發展和債務陷阱,不能自拔。
而且,新中國推動改革開放,總是以身作則,走獨立自主自強和平發展道路,便堅守這套國策,立己立人,同時藉此與其他國家交往,共建「和」、「大同」引領下世界和平發展道路的踐行,才會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展現世界多元格局,來創建新格局、新秩序,維護祥和共建共贏共富共享的大環境,以此作為規則、秩序,共同守護,共同在發展大潮中,形成「大同」的理想「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