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講堂 之 淺論校園流感預防 余惠鶯

88

  隨著新學期的開始,校園再次成為學生學習、交流的主要場所。學校作為人口密集區域,一旦發生流感疫情,極易在短時間內迅速傳播,對學生的健康和學習造成嚴重影響。如何在校園內有效預防流感爆發,構建健康的學習環境,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病原體主要為甲、乙、丙三型流行性感冒病毒。其中,甲型流感病毒因其易變性,往往導致流感的大流行。流感主要通過空氣飛沫傳播,也可通過接觸被污染的手、日常用具等間接傳播。校園作為聚集性場所,學生之間接觸頻繁,教室、宿舍等空間有限且人員密集,這些因素都加劇流感在校園內的傳播風險。

  為有效預防流感在校園內的爆發,需要採取一系列綜合措施,健康教育是預防流感的基礎。學校應定期開展流感防病知識宣教,通過健康教育課、主題班會、校園小廣播、黑板報、微信公眾號等多種形式,向學生及教職員工普及流感的基本知識、傳播途徑、預防措施等。同時,鼓勵學生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提高自我防護意識。

  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的最有效手段。流感疫苗能夠刺激機體產生抗體,從而在流感季節到來時有效抵禦病毒的侵襲。學校應積極組織學生接種流感疫苗,為提高疫苗接種率,學校可以和衛生局合作,開展流感疫苗接種宣傳活動,並提供便捷的接種服務。

  個人衛生習慣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流感的預防效果。學校應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包括勤洗手、鼓勵家長勤晾曬被褥、學生勤換衣、不共用毛巾手帕等。咳嗽和打噴嚏時要用紙巾遮住口鼻,出現發熱和呼吸道感染症狀後或者接觸病人時要戴口罩。此外,還應避免去擁擠的公共場所,減少交叉感染的風險。

  保持校園環境的整潔和空氣流通是預防流感的重要措施。學校應按時打掃衛生及消毒,保證教室、宿舍、食堂等場所的清潔。同時,要定期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新鮮。建議每日開窗通風。此外,學校還應加強消毒工作,對公共場所、公共設施等定期進行消毒處理。

  學校應建立健全的健康監測制度,做好學生及教職員工的晨午檢和因病缺勤缺課追蹤登記工作。一旦發現身體異常的師生,應及時採取鼓勵戴口罩,座位位置的安排等。同時,學校還應制訂完善的應急處置預案,一旦發現流感疫情,應立即啟動預案,採取隔離、消毒、報告等措施,防止疫情擴散。

  為有效預防流感爆發,學校應從加強健康教育、改善環境衛生、提高個人衛生習慣、接種疫苗、加強健康監測與應急處置等多個方面入手,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預防體系。創造一個健康、安全的環境。校園流感預防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學校、學生、家長以及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只有形成合力,才能有效應對流感的挑戰,保障教師和學生的健康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