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講堂 之 預防中暑   余惠鶯

1776

  近日天氣十分炎熱,在戶外工作或跑步者,應慎防中暑。談起中暑,我們要知道以下的概念:熱衰竭,是指在熱的環境下過久,持續的流汗,且未補充適當的鹽分及水分,造成全身性不舒服;中暑,則指在無法散發熱量的環境中,造成身體的核心體溫升高超過40.5℃,同時中樞神經的功能出現障礙,有危及生命的狀況。

  熱衰竭與中暑的主要症狀有哪些?熱衰竭的症狀,主要有兩種狀況,一種是水分的大量流失,病患會覺得非常口渴;或一時飲用過量的水,而忽略「鈉」離子的補充。體溫大多是正常,或者稍微上升一些;病患會有頭痛、疲倦、無力、躁動不安、定向力變差、噁心、嘔吐、蒼白、肌肉痙攣等現象。

  中暑的症狀,起初身體會覺得熱、皮膚乾躁發紅、心跳過快、呼吸過快、低血壓;情況繼續惡化時會發生熱的調節機能失效,身體體溫上升很高,無法流汗、頭痛、頭昏、噁心、嘔吐、視力障礙,多個器官衰竭、神志混亂、定向力變差,以及昏迷、抽筋。

  根據多份文獻資料顯示:中暑的死亡率約為30至80%,而且和病患最高體溫持續的時間有關。早期辨識及快速冷卻病患才能有較好的預後。中暑的併發症有抽搐、橫紋肌溶解症、呼吸窘迫症候群、急性腎衰竭或肝衰竭與瀰漫性血管內凝血症等。若病患的中樞神經嚴重損傷,肝酵素可能明顯增高,而血液會由中心血管 往周邊血管分配造成低血壓。臨床上,病人預後不良的指標有中心體溫超過42℃或是長時間昏迷。 如何處置中暑的病患?若是遇到有人中暑,請牢記3大處置原則:快速發現、快速降溫、快速送醫。

  我們應做好以下預防措施:

  1. 在衣著上要注意:穿著淺色和通爽的衣物,以減少身體吸熱,並方便排汗及散熱。

  2. 隨身攜帶白開水,隨時補充水分,不管身體是靜態或在運動,室內或戶外,都要注意補充水分,而且不要等到覺得渴了才喝水,最好每小時就喝2杯到4杯(1杯等於240cc)的涼水。為減少體液流失,避免喝含有酒精或含糖飲料。為避免胃痛,避免喝太冰的飲料或水。

  3. 避免喝含咖啡因(例如:茶或咖啡)或酒精的飲品,因這些飲品會加速身體水分透過泌尿系統流失。

  4. 避免進行劇烈運動或作長程的登山或遠足等活動,因高溫、出汗和疲勞都會額外消耗體力。最好安排在早上或下午較後的時間進行戶外活動。

  5. 在室內活動時,應盡量打開窗戶及以風扇或空氣調節系統保持室內通爽涼快,避免在潮濕悶熱的環境下進行劇烈運動。

  6. 調整工作安排,在較涼快的時段工作。如必須在炎熱環境下工作,盡可能在工作地點加設遮蔭,配以循序漸進的工作速度,並定時在涼快處休息,讓體力回復。不應留在停泊的汽車內。

  7. 進行活動時若感不適,應立刻停止,並盡快求診。

  余惠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