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世界上發展中國家企圖追求發展自強的時候,大多掉入了愈發展、愈貧窮的陷阱;在引進外來資本、技術走革新道路的時候,反而變成被外資、技術操控,被他們掠奪資源、資產、發展成果,乃至掉入「債務陷阱」,甚至更悲慘的是引發內亂、內鬥,國人互相殘殺的戰火之中,看不到有止戰翻身機會?
如果不好好梳理箇中問題成因,防微杜漸,那麼,僅僅憑一時熱血、情緒高漲希冀走上西方發達國家的自由經濟、自由貿易、全球化道路,必然得不償失。
概因,當資本、技術憑藉自由經濟、自由貿易、全球化加速強勢向弱勢流動,令到發展中國家欠缺了叫價力,只能變成任人魚肉的被掠奪一方。在「不平等合約」操弄下,對資本、技術有需求的發展中國家,只能被逼以高利率、高成本引進外資,以高成本被尖端科技專利卡脖子式操控,總是難以憑引進資本、技術來提升本地經濟發展、技術來鞏固國際競爭力。
這些,其實我們國家在改革開放,引進外資、技術的發展道路上,也曾吃過不少虧,甚至今天美國祭出金融戰、科技戰,也令我們在一些高階技術,如晶片上遭到限制;甚至一些高科技企業遭受打壓,中興、華為是很現實的版本。
當然,還有如衛星導航、高鐵技術、航天技術等,其實過去數十年莫不相繼出現遭到外國技術封鎖、專利控制,可幸的是國人奮發圖強,在金融資本開放市場上作出有限度的開放,而技術層面也因國人不斷攻堅而自行研發出國家的專利技術,突破外國的限制,當中,北斗、高鐵、高鐵車輪、港珠澳大橋橋隧銜接和建造技術,以至高科技領域、航天領域不斷迭代發展,如5G、「人造太陽」、量子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都先後創造出「中國標準」、「中國技術」,才能夠具備韌力參與全球化、自由經濟、自由貿易的競爭和合作發展。
這當中,我國其實是一個很好的「版本」、「教科書」的發展經驗,才會在近年出現了所謂的「中國模式」,意味著與西方發達國家所走過的發展模式,乃至「華盛頓模式」有別。正是「中國模式」不以「霸權」操控來掠奪他人,反而強調自主、自立、自強,體現「和」、「大同」精神價值來締造自由經濟、自由貿易、全球化中強調共建共享的發展模式,令到世界各地遵循人類命運共同體、一榮俱榮的方略,互相尊重,互利共贏,在共建中更強調共享、共富。
這種以我國發展經驗,又不強調他人要完全照抄照搬,反而重視因應自身條件、能力、承受力來參與全球化發展的一套新時代發展模式,強調「和」、「大同」精神的共同進步、共富取向,正愈來愈多獲得發展中國家重視,參與到「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潮中去。
樂 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