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知」

樂 仁

755

  未來不可知,因此,倘只有源源不斷發展動力,而未能明確目標,徒具初心,那麼,前行只會淪為「盲頭蒼蠅」、「無軚船」,團轉轉、左搖右擺,終會失卻目標而盲動亂動。

  中華民族所幸的,是具備了民族精神、民族人格,「和」、「大同」,追求的目標清晰,方向始終正確,為此,只要在不同的歷史時代當下,秉持初心,便能指引向「和」、「大同」,追求天下太平、太平盛世造福人們。而這種「指引」,不會因為「內部矛盾」、「紊亂」干擾了路向,反而,具備初心,有了清晰目標,便能適應當代環境,革故開新,追求現代化,上接過去「承前」,下接未來「啟後」,形成連貫的「長河」,奔流向既定目標,營造美好、人類福祉。
也許,中華民族所以幸運,正因為我們有上下五千年歷史文化文明,沒有中斷,延續成一條連貫長河,有許許多多「當代」,也有悠久的時間印記提供後世承前,站在當代,從而致力現代化延續下去,達成啟後,才得以令人們看清發展脈絡、整體,以至可以在不同的歷史時代文化文明「當代」,看到大家怎樣致力推動國家民族富強,追求美好生活,為人類福祉不懈奮鬥。

  當看到一個個「當代」環環相扣,當看到那個「當代」的人們以「和」、「大同」追求天下太平、太平盛世,印證這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職志,而非一時間的口號,又或僅僅說說而已,徒具備「初心」。而欠缺實幹邁向目標;及至有了邁向目標的願景,可是,每當遇上挑戰、挫折便氣餒、放棄,最終難以貫徹始終,便難以展現民族精神、民族人格傳承不斷。

  固然,站在當代、當下,只能感受到向前奮進新征程,追求現代化的現實,未來還是不可知,是否會一如大家希冀,透過實幹實現太平盛世榮景?但是,中華民族因為以農立國,重視「天地人」的大自然發展規律,相信從共存中,只要人能夠適應天地演變,便會從實幹中做出成績,成就一番事工,令到大家從共建中取得收成,以便人人共享。故此,儘管時間往後發展延伸,給人一份天地悠悠不可知的疑惑,但是,當中華民族後世回頭看看穿過歷史時代文化文明走過來的脈絡,那份真實感、獲得感,又是那麼實實在在擺在人們面前,提供大家「回報」、天道酬勤的成果,促成大家珍視共建共享,得以不斷提升美好生活質素。

  試看,中華民族五千年長河中歷經多少盛衰,多少戰火禍害,也繼而在人們追求美好中迎上太平盛世,實現了人們追求榮景的理想,從而在承前啟後下,開出一個個人們幸福生活的成果,推動人們相信,只有協同力量、共建,便總會換來福祉展現眼前。